12月2日,湖北武汉塔子湖体育中心,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现场球迷的热情被彻底点燃。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坐镇主场5比1击败杭州银行女足,蝉联冠军,实现联赛四连冠、赛季全满贯。当现场球迷擎起“武汉荣耀”的大旗欢庆之时,也见证了中国足坛又一新的传奇诞生。而这条路,她们走了二十余年……
年幼的王霜(前排右一)在江大校园踢球
“武汉人喜欢足球”
精湛的球技、高昂的斗志、爽朗的个性,亚洲足球小姐王霜如今不仅是中国女足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之一,更成为江城武汉许多足球少年们心中的“偶像”。每逢周末,许多怀揣梦想的孩子们都会飞奔在绿茵场上,憧憬着“像王霜姐姐那样为国争光”。而鲜有人知,曾经的王霜就是在三角湖畔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1999年中国女足在世界杯决赛中惜败,“铿锵玫瑰”的歌声却唱响全国,也让女足事业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但现实没有那么“热血”,当时的女足职业化转型正经历“阵痛期”,女足运动员较差的待遇、退役后的伤病、没有保障的职业前景都给女足事业蒙上了一层“阴霾”。然而,江汉大学“敢为人先”,大胆迈出了“校园足球”的第一步。
搞体育,不能总是靠体育部门,为什么不能全社会来办体育呢?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刚刚合并组建的江汉大学尝试破解这个“命题”。经过广泛调研,学校领导看到了武汉浓厚的足球氛围和江汉大学深厚的校园足球土壤,也意识到了社会体育的远大前景。“武汉人喜欢足球”,时任江汉大学党委书记罗友松说道。2001年4月,江汉大学联合武汉市足协、武汉证券公司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江汉大学女子足球俱乐部”,这也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一支以高校为主体的女子球队、具有参加国内联赛资格的足球队。而在江汉大学足球训练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个小女孩的身影,她就是年幼的王霜。
当时的王霜正住在江大对面泰和百花园的姨父姨母家。7岁那年,她跟着表哥曹国栋到江大校园里踢球,江汉大学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让小王霜找到了自己人生新的方向,在这里她和哥哥们一道享受着踢球的“乐趣”,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她的足球天赋。有着专业女足俱乐部的江汉大学没有忽视这个孩子的“天赋”,在短暂跟训后,江大女足的教练们决定推荐这个孩子去读吴家山中学的女足班,让她有更好的成长平台,谁又曾想到,这会是一段传奇的开始。回到江大这块熟悉的球场,王霜终成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四连冠霸业中最锋利的“宝剑”。
赛场上的姚伟
武汉伢的“不服周”
12月2日的收官战后,武汉车谷江大女足俱乐部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在这狂欢庆祝之中,身在美国的姚伟远程连线,将庆典推上又一高潮。作为当天颁奖典礼最大的主角之一,姚伟,这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伢”一人独得联赛四冠王奖和为国拼搏奖两大奖项。球场上,她贯穿全场,成为构筑全队攻防体系的柱石;球队中,她将“不服周”的精神转化为球队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作风,在球队四连冠的道路上尽显江大人的风采。
比起天赋,姚伟更愿意将自己划归为“努力付出型”。2015年,姚伟考入江汉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恰逢校足球队重组,因为“能力强、天赋高、够认真”,姚伟被任命为江汉大学女子足球队队长。从那以后,“照顾每一个人、了解每一个人,同时先做好自己,带动其他队员。”就成为她心目中自己的责任。每次比赛结束,哪怕是训练比赛,姚伟也会主动复盘,分析全队和自己的问题。有时队员的状态不好,情绪摆在脸上,她总是贴心地凑上去安慰。即便是这样,“她也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她的辅导员周玉格如是说道。在训练之余,她也努力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是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之一的“校长奖学金”。
母校的四年,成就了她的足球之路,也成就了她的足球之“道”。球场上的姚伟大局观出色,从不受自己所踢位置的束缚,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在球队需要的位置上,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她总能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在姚伟看来,这些都与母校的培养息息相关。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江汉大学始终以弘扬荆楚文化、助力城市复兴为己任,培育了无数扎根武汉、服务武汉、热爱武汉的优质人才,姚伟也正是他们中的一员。她以“地地道道的武汉伢”自居,以自己成长的故土为荣,更以武汉城市“不服周”的精神在球场拼搏,这也成为了今日江大女足的精神缩影。
刘艳秋代表国家队出战
“我们还在路上”
如果说江大女足俱乐部的成立彰显了江汉大学探索体教融合的决心和前瞻性,那么完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新时代江大人的使命与担当。
在赛场上被球迷称为“飞奔的炮弹”,被队友称为“跑不死”的“不知疲倦满场飞”的刘艳秋,是足球场上的追风少女,也是江大女足四连冠王朝的“缔造者”之一,她在赛场上一往无前、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常常能鼓舞带动球队的士气,帮助球队逆风翻盘,真正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成为江汉大学探索体教育人过程中的又一“传奇”。
为了加强对女足的管理,在学校学生处、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江大女足于2012年开始成立了班级建制,单独授课,专人负责。为了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学校高度重视女足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于2013年组建了女足党支部,还指派专人长期担任班主任,负责女足队员思想工作和日常生活。
初入江大的刘艳秋身体、技术条件并不突出。2014年,还是大二学生的刘艳秋,在训练之余,经常独自在操场跑步。她知道自己身体素质不算突出,身材比较单薄,影响竞技水平。为了克服自己的短板,不拖球队的后腿,她特别拼命训练,希望勤能补拙。了解到刘艳秋的想法后,体育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学院的老师们非常关心刘艳秋的情况,多次与刘艳秋谈话,了解她的思想状况,让她谈谈对党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足球这个项目的认识。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刘艳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的培养与考察,她于2015年1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的光荣身份不仅帮助刘艳秋建立了自信心,也愈发激励她在球场上勇猛精进。
无论是训练中,还是比赛时,她都以党员身份鞭策自己,矢志在各个方面都要当标杆。虽然训练条件艰苦,但她从未言弃,渐渐地,她也成为了教练和队友们眼中“最能拼命”的。先天条件不足,她就靠后天努力去弥补,出色的体能和跑动能力,使她成为球队场上最可靠的“移动堡垒”,她仿佛没有固定的位置,前场、中场、后场,满场不知疲倦地飞奔,需要助攻的时候有她,需要抢断的时候有她,需要堵抢眼的时候也会有她,传球的时候有她,进球的时候也有她。她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尤其喜欢“运动心理学”。2021年女超联赛,刘艳秋多次抓住对方后卫心态失衡的破绽进球得分,她笑称是从“运动心理学”课上的案例分析中得到的启发。
“从小到大,我在书本里,电影里,新闻里感受到了党的神圣和伟大,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党教育我积极进取,不甘落后,更是党使我体会到了为他人着想,维护集体利益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我更加明白,团结一致是战胜对手的不二法门,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为全体人民谋幸福的政党,这便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最初动机。”刘艳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感恩母校的师恩,她也希望在退役后成为一名教师,去传递更多的知识与爱,而这也是江汉大学一直以来体教育人最重要一环。
“我们还在路上”,江汉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江汉大学以女足为代表,不断探索丰富校园足球“江大模式”的实质内涵,打造具有更广泛适用性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全方位关心支持女足姑娘们的职业成长,不仅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专业训练提升球员水平,也同样重视专业教学,致力于提升球员们的综合素养。江大女足不仅是“国脚”输出大户,更是武汉市足球青训教练、体育教师的“摇篮”,一批批江大学子从这里走出,不仅为国争光,更为国育才。二十余年风雨淬炼,江大女足从一支“学生军”,到女超联赛新军,再到女超联赛四连冠的“王朝”传奇。如今“江大女足”不仅仅是一支球队的传奇,更是江汉大学助力城市发展、探索校园足球“江大模式”的缩影。
文:校报记者 易俊;体育学院
编辑:黄韵雅
审核:江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