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新闻

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 专家热议中国减贫方案与经验

时间:2020-10-21 11:05:05浏览:653设置

2020年10月21日10:23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网北京10月21日电 (周晶 王子侯)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发展论坛(2020)”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主办,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道路理论与实践探索”。论坛聚焦中国减贫事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对我国减贫方案和经验展开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财经院党委书记闫坤主持,社科院党组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姜辉,财经院院长何德旭分别致辞。姜辉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大政治优势,在此基础上,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脱贫攻坚的整个过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扶贫大格局,同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内生脱贫动力。我们要深刻研究总结中国脱贫攻坚的丰富经验,提炼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何德旭指出,中国走出了一道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发展之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减贫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今后,财经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将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为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闫坤指出,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及其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国也因此要面对新的贫困问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减贫目标,探索贫困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在论坛研讨环节,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逐一分析了“如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三个研究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所需要回答的问题。

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郭克莎认为,疫情影响下经济的不确定性对扶贫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需要从有效评估疫情影响、建立防止返贫机制、完善政策纠偏机制、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和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应对。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表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反贫困具有兜底的功能,可以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丰富农村多元业态、培育为我所用主体和推动成员广泛参与四条路径推动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系主任刘轶芳则从经济学视角,对教育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效用进行了测度,认为将教育水平转化为收入的能力是实现真正脱贫的关键。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级经济师虢青波从学生资助体系的角度,介绍了教育部门财政资金的配置及减贫职能的行使,提出要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黄波涛介绍了扶贫小额信贷的几种模式,阐释了扶贫小额信贷对我国扶贫脱贫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对其如何与乡村振兴衔接进行了展望。

财经院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研究室主任于树一梳理了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历史变迁,基于精准性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益和效率进行评估,提出“精准”取向下的财政扶贫资金可持续发展建议。

(责编:王子侯、张桂贵)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