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10日,“陆海时代视阈下的中国城市史”研习班在江汉大学开办。此次研习班由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史研究》编辑部和江汉大学联合主办,我校人文学院、武汉研究院、城市研究中心承办。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江汉大学等16所高校的5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学习。为新时代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培养了新鲜血液,也扩大了我校历史学学科专业的影响。
开班仪式上,校长张幸平出席式并致辞,他对研习班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对各地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副校长李卫东为学员带来学术讲座。副校长陈功江出席了9日举行的结业典礼,并为优秀学员、优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研习班的学习为期一周,内容丰富多彩。中国城市史研究领域的优秀专家和学者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大学教授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天津社科院研究院张利民,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江汉大学教授涂文学、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陈国灿,还有四川大学的范瑛教授,江汉大学李卫东教授、邓正兵教授、方秋梅教授,天津社科院的任吉东研究员等,为研习班学员授课。学员们参加了武汉学高峰论坛,与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80余名学者进行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提交会议论文、开展小组讨论、寻访汉口沿江大道多片历史文化街区,切实提升了对城市史研究的立体感悟。
在研习班结业典礼上,我校武汉研究院院长、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涂文学教授表示,本次研习班的开办模式是对城市史研究领域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尝试,而它所获得的良好反响也说明了江汉大学城市史研究的快速发展和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今后我们还应继续立足武汉,将“武汉学”研究更深刻地与中国城市史研究领域的广阔前景相融,更主动地举办这样有意义的学术活动,以实际举措切实支持我校的“双一流”建设。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史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世纪以后,我校的城市史研究在学术界渐露头角。2005年,我校成立城市研究所。2015年,我校涂文学教授联络学术同仁发起成立了中国城市史研究会。2016年,我校城市研究所改名为城市研究中心,并被批准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关注和报道了本次研习班的开班及相关活动。(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