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管理工作,探索科学基金成果贯通机制,9月24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主办,我校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发现与运用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喜瑞得酒店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车成卫、校长张幸平、副校长毛卉及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依托单位和地方科技厅的专家近60人参加了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成果与评估处处长谢焕瑛主持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副校长毛卉简要介绍了学校情况。她谈到,此次研讨会聚集了相关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是一个拓展视野、分享智慧、凝聚共识的互动平台,这必将有助于国家科技资源的规划和利用。车成卫副局长对科学发展与研究的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强调要做有用的科学研究,基础研究要与运用相结合,服务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湖北省科技厅基础处处长吴骏表示,湖北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关注基础科学的研究,推进科技创新。
围绕科学基金成果管理工作和基础研究及基础研究与科学基金成果发现、成果贯穿机制,八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计划局成果与评估处专家冯勇作了题为《探索科学基金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主题报告,从规范资助成果管理,促进成果使用、转化、共享和传播;促进资助成果为社会利用,加强资助成果向应用方的精准推送;完善共享服务网和基础研究知识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做好成果发现与运用工作,需要实现成果转移转化方式多元化,依托单位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将成果转移转化情况作为依托单位和个人的考核指标,并加强与部门、地方的协调,共同探讨有效路径。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处长齐昕从寻找怎样的果实、尝试的方法及把果实嫁接到哪些树上3个方面介绍了浙江技术转移全链条贯通的经验。我校商学院教授邹蔚作了题为《大数据视阈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刻画与应用研究》的报告。她认为,基金成果刻画指标与模型建立研究能切实解决研究内容重复、学科相互隔离等问题,为基金成果精细管理、检索推荐、共享转化提供规范标准的数据支撑,并据反馈情况对基金成果的“刻画”模型进行验证与改进。下午,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发现与运用工作的目标、内容及方案,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文/赵蔚、何芳 摄影/党委宣传部 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