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大要闻

李强做客“人文论坛” 讲授诗歌的创作与欣赏

时间:2018-12-19 09:51:55浏览:690设置

    1214日下午,我校党委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强应人文学院和江汉诗社邀请,做客“人文论坛”作了题为《诗歌创作与赏析》的学术讲座。学校办公室党支部也以此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领略诗歌文化魅力,陶冶思想文化情操。

    讲座由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江汉诗社社长罗庆云教授主持,学校办公室、人文学院师生及江汉诗社、涅槃文学社、海天涯诗社成员聆听了讲座。

    “上帝之鞭呼呼作响,无数生灵夺路狂奔……武汉来了”,李强以自己代表诗作《武汉来了》的朗诵和解说开篇,阐述了作为诗人所经历的萌芽、沉寂、显露、绽放“四步曲”诗创轨迹和心路历程。他列举了自己《感受秋天》《本世纪最后一个夏天》《萤火虫》《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强调要有丰富的学养和深刻的洞察,才能做到用心抒写;只有找到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感觉,才能做到用情抒写;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做到用功抒写。只有做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才能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在解读自己的诗歌创作体验后,李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讲述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与故乡、诗人的代表作、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诗歌对新诗创作的影响、诗歌的美学本质和道德教诲的关系等诗歌写作和欣赏中的十一个问题。他指出,好诗的标准就是吸引人、打动人。诗无达诂,诗歌有时候需要丰富、复杂,有时候需要平直、简单,但都需要用唯美的语言把诗人感悟的人生历程表达出来,都需要找到适合诗人自己的表达方式,都需要用诗的表现形式,把丰富和简单融为一体,实现自然和人文的有机结合。诗歌创作要有深厚的生活土壤和可靠的现实依据,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要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诗歌创作才会有灵感,诗歌作品才会有画面感。诗歌创作的过程是发现真善美的过程,好的诗歌作品能够唤起和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好的诗人要不拘于小众,不限于小我,不囿于小圈子,要面向大众,能见大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世道人心、无愧于新时代中国梦的诗歌。(学校办公室/人文学院

    又讯   1216日,在武汉江滩芦花诗会暨第十届芦花节上,李强诗歌《致敬芦苇》荣获二等奖(排序第一)。诗会收到全国各地诗歌爱好者参赛作品2000多首,经过6位诗词界专家多轮评选,评选出格律诗词、现代诗、三行诗等82首获奖作品。(宣传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