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秋之名,以诗词为令,共话中华诗教的传承与弘扬。10月14日,武汉诗词楹联学会《海天涯诗刊》金秋工作会议在江汉大学召开,以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武汉诗词楹联学会负责人、江汉大学学生社团“海天涯诗社”负责人和全体社员、校友和诗友代表近50人参会。
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江汉大学名誉校长李进才教授回顾了海天涯诗社挂靠武汉诗词学会、武汉诗词学会(后更名为武汉诗词楹联学会)挂靠江汉大学的缘起以及学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高校要坚持诗词创作与诗教“双轮”驱动、“双翼”并举,创造性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灿烂文明、内嵌的精神核心转化为“增强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的动力源泉。
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人文学院罗庆云教授通报了“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的成果。我校借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之力,以师生为主体,以提高大学生诗词文化素养为主,内建平台,外搭舞台,重点培育,引领风气,在文化立校、内涵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因诗教工作成绩突出两次获得中华诗词学会“全国诗教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生社团“海天涯诗社”被省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诗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原秘书长、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彭延安介绍了诗教工作经验。
海天涯诗社社长、《海天涯诗刊》主编分别通报了诗社“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以诗育人”系列活动工作动态、海天涯诗社社刊《海天涯诗刊》出刊情况。海天涯诗社坚持将日常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常态管理——动态培训——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诗刊已出刊63期,成为全省高校争相传阅的学生刊物,成为江大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会上,刘祖斌、帅一兵、肖少平、崔鲲、黄成平、盛莉等6人被学会聘为海天涯诗社指导教师。
交流发言中,指导教师、校友代表围绕中华诗教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诗词文化的教学与传播、诗词创作与鉴赏、形成流派特色和整合社会资源、社团建设与诗刊出版等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将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谋划,与广大师生、诗友同心同行,与时代步伐同频共振,大胆创新,认真创作,振奋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携手把诗教活动开展好,把中华诗词优秀传统继承好,为中华诗词事业,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文图:人文学院 武汉诗词楹联学会
编辑:赵明
审核: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