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大要闻

师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7 15:25:56浏览:1310设置

近日,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万晓波教授团队在有机发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其中研究成果“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emitters with bulky four-coordinate boron acceptors for high-performance solution-processed OLEDs”在国际知名化工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5.1)上发表。青年教师李博文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万晓波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江汉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常州大学朱卫国、刘煜教授团队为器件性能表征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 高效可溶液加工TADF材料的设计


研究以嘧啶衍生物作为含π共轭骨架,合成出了一系列含硼氮配位的嘧啶基受体单元,并选择刚性螺形-吖啶为受体单元,构筑了具有庞大分子结构和较大空间位阻效应的双螺形小分子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图1)。 给体和受体的螺形结构增强了分子扭曲构型并抑制了非辐射衰减,因此,它们具有极小的ΔEST和近100%PLQY。其中,Spiro-PMB-SPAc由于分子体积庞大,堆积松散,在氯苯中表现出极好的溶解性(大于30 mg/mL),更为重要的是,其溶液加工型OLED器件实现了高达38.2%的最大EQE110.75 cd A-1的最大电流效率,在亮度500 cd m-2时,EQE仍保持在32.5%。这一优异研究成果为高效可溶液加工小分子TADF材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此外,李博文博士还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中科院2区,影响因子9.0)上发表了题为Role of the Intramolecular-Locking Strate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rganic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Emitters with Rotation-Restricted Acceptors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分子内锁”策略在构筑具有旋转受限受体的TADF材料中的作用(图2)。



2. “分子内锁”策略贯穿于柔性TADF受体单元或三苯胺单元的设计


体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雨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Gut Microbes》(JCR一区,IF=12.2)发表题为Progress of linking gut microbiota and musculoskeletal health: casualty, mechanisms, and translational values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陈琳教授、茹琴副教授、吴钰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江汉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参与单位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蒙古国立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



论文回顾了肠道菌群对肌骨系统的影响及相关通路,其潜在机制包括蛋白质、能量、血脂、葡萄糖代谢、炎症水平、神经肌接头和线粒体功能等;阐述了菌群失调对肌骨系统造成的损伤,并总结了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肌骨系统的相关机制及不同干预措施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其中包括运动、饮食、维生素等传统干预方式,以及激素(雌激素、褪黑激素)和光调节等新型干预方式。

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江汉大学科技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和苏州市科技项目的支持。


体育学院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学院瞄准“健康中国”建设和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年轻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非医疗健康监测和干预手段的科技攻关,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促进运动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和研究方向。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优势,探索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意识与专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力争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出更大贡献。


相关论文连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6484

https://doi.org/10.1002/adom.202202610


文图: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  体育学院

编辑:赵明

审核:刘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