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新闻网讯 1月12日,学校2025年工作务虚会在科创大楼炳灵厅召开。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明晰办学定位,锚定办学目标,突出实干实效,把江汉大学建成武汉市“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高水平城市大学。
校党委书记覃道明,校长景新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学评估与督导中心从工作回顾、正视问题、突出整改等三个方面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情况作了汇报,17个学院主要负责人对各自学院2025年的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作了汇报。
副校长张红星、李卫东、贾永胜、向悦、刘继延分别从人才工作及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有组织的科研、社会合作办学、构建学科体系等方面,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及2025年工作思路作了发言。
谢先启在讲话中肯定了此次务虚会的成绩,并对学校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建议。一是高质量、前瞻性制订“十五五”规划。规划制订要立足学校实际和发展趋势、发展潜力。对标应用型大学标准,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规划制订后要层层分解、步步落实,做到按节点检查并确保完成。学院是落实规划的主体单位,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在规划内容上,要明确博士点申报、研究生教育发展、国家重点课题申报和省级平台建设、科研标志性成果等方面的具体目标。二是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抓住机遇,形成共识,集中优势力量,突出特色。分管校领导要牵头,相关部门要联动,全校形成合力,全力以赴。三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严格执行优胜劣汰用人机制。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起到引领作用,尽快出成果,让引进的博士尽快成长。各学院主要负责人要有舍我其谁的决心与勇气,切实担负起责任,交出有效的工作答卷。
景新华在讲话中肯定了务虚会召开的意义及相关学院负责人的工作成绩,并从坚持虚实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水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把牢正确的办学方向;走校城融合发展之路,建高水平城市大学等进行了论述。他强调,务虚会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务虚要有水平,务实要有能力。只有学习科学理论,分析形势挑战,打开思路格局,总结经验得失,把握规律趋势,明确道路方向,谋划任务举措,才能真正务好虚、做好事,这也是学校召开务虚会的初衷。首先,要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就必须总结历史、分析现状、认清形势,明确使命。目前,我们面对的最大变量是教育数智化,最大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最大短板是人才,最大挑战是服务能力,学校要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换道超越、顶天立地、创新突破、特色出彩和数智赋能等发展战略,实现后发先至。其次,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把握好教育的三大属性、六大核心特质、八大教育体系、五个重大关系、五大重点任务。再次,城市是城市大学发展的立足之本,也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服务城市发展是学校谋划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服务好武汉,才能服务湖北、服务全国,所以必须深度、有效、全面融入武汉发展。要真正坚持在城市发展的牵引下,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景新华还就如何融入武汉发展,提出了学科专业要围绕城市布局、人才培养要适应城市需求、科学研究要助力城市发展、资源建设要发挥城市优势、办学模式要面向城市开放等六点要求。
覃道明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17个学院负责人对2025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汇报,指出务虚会在于实现思想的冲浪、观点的碰撞、目标的激荡,达到相互启迪、开拓思维的目的。这次务虚会,思考谋划更浓了,学科思维更浓了,对标意识更浓了,但也要看到,衡量务虚会的标准在于思想谋划上要海阔天空,安排部署上要科学严谨,推进工作时要更加务实。就此来说,这次务虚会还存在思想性不足、批判性不足、冲击性不足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覃道明就做好学校2025年工作重点及“十五五”规划目标,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要坚定战略取向,更加明晰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赛道之间的逻辑关联。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认为学校“办学定位明确,高水平城市大学建设走在全国应用型高校前列”,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首先,关于学校发展定位问题。“高水平城市大学”办学定位是由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得到了省委、市委肯定。这是学校总体战略取向,是总体战略定位,也是总体战略目标。其次,关于“双一流”建设问题。学校提出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这是近几年工作的主抓手。“高水平城市大学”是综合的复合性的总体概念,是管总的。在这个总概念之下必须有若干标志性标识,其中进入“双一流”是最具代表性、标志性和显示度的一个标识。城市大学体现出大学与城市的关系,“双一流”建设要体现为城市服务的水平、与城市关联的紧密度,甚至体现学校的特色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诠释“高水平”的内涵。第三,关于应用型大学赛道问题。要坚持“应用型大学”赛道,把江大建设成为武汉市“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高水平城市大学,这是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的路径。总体上看,“高水平城市大学”是学校定位,“双一流”是体现“高水平”的标志,“应用型”是赛道。全校上下要有信心和雄心,把江大建设成为“双一流”的、新型应用型的新时代城市大学。它不同于传统一般性大学,也不同于传统的应用型大学,理应在中国大学体系和阵营中有独特的优势、特色和影响力。
二是要坚定目标引领,锚定“双一流”不动摇。国家“双一流”建设在扩容,标准在完善,学校“双一流”建设必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彰显其独特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要突出“精细爆破”的唯一性优势,做好专业融合,举全校之力,加强一流学科建设。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战略性要求和具体目标。学校在合并组建的第一个十年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第二个十年实现了博士点授权,现在迎来了第三个十年,我们要勇于开创一流,坚定信心,在合并组建的第三个十年里,奋力实现江汉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三是要坚定传承江大“开风气之先”的基因,努力在新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中闯出新路。历史上的江汉大学曾屡次“开风气之先”。新的江汉大学合并组建以来,每一个十年都会上一个大台阶,这也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成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十年。我们要传承“开风气之先”的优良基因,做到敢想、敢闯、敢干,要解决好进取心问题。在工作上要回归常识、回归常规、回归常态,按教育规律办事。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人人负起责任,学校才有希望。
四是要坚定抓好关键环节,突出实干实效。在办学理念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学科建设上,要抓好博士点建设,把“重工科、强医科、兴文科”战略落实到学院各项工作中,围绕全国第三轮“双一流”指标增强实力。在专业建设上,要面向社会需求,加大调整优化力度。在课程建设上,要多开“金课”,杜绝“水课”,作为应用型大学,还要在专业教学中加大实验、实训、实习力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提高“双师型”人才质量和数量,要关心青年博士成长,做有组织的科研,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在人才培养上,既要“顶天立地”,培养拔尖人才,也要让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在战略谋划上,要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召开第二次党代会,谋划好第三个十年的发展目标。学校当前正处于最好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更大挑战。大家生逢其时,必须增强历史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抓住机遇,在学校发展的新十年作出新成绩,作出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贡献。
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体二级教授,一级学科带头人,省部级平台负责人,学术骨干代表参加会议。(记者 陈敏英)
编辑 赵明
审核 范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