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开展内涵建设,全力迎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5-11-26浏览次数:1066

  

  

  

    我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自2008年启动迎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相关建设工作,对照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文件,转变观念、查找差距,并制定一整套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2014年9月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考察小组考察,2015年10月完成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校内自查工作,11月29日至12月3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认证专家组将进行专业认证。

    医学院坚持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强化专业特色。临床医学专业从2007年开始实行“2.5+2.5”的医学教学模式,实现早期接触临床,强化职业素养培养,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技能水平,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医师职业生涯夯实基础。学院探索与武汉市儿童医院联合培养临床儿科方向学生(已签订意向协议),与武汉市卫计委联合培养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2014级、2015级实施中),不断强化专业特色。不断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完善学科融合。按照“以器官-系统-疾病为核心”的思路,已经通过教改实验班中探索基础医学学科间的“器官-系统”模块整合模式,对临床内、外、妇、儿科按“器官-系统-疾病”模块进行课程整合(organ-systems based curriculum,OSBC)。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大卫生观、大健康观,同时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推广,扩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整合惠及面,并逐渐把课程体系整合的理念借鉴应用到护理学等其他专业。学院积极推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TBL(Team-Based Learning)、案例讨论以及慕课、翻转课堂等为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医学课程试题库建设、试卷以及考试结果的综合分析。重视过程评价,不断强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成绩评定从原有单一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过渡。

    学院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整合临床教学资源。现有24个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江汉大学附属医院4所(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江汉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陂区人民医院、江汉大学附属普爱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临床医学院1所--武汉市中心医院、教学医院5所(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实习医院8所、全科医学社区实习基地5所、公共卫生实践基地1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和教学医院中拥有4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全科医师技能培训基地、1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2个省市级重点专科。从事全程临床教学的医院共有5所,均为武汉市大型综合性医院,共有开放性病床8437张,2014年门诊量438.8万人次,住院病人27.5万人次,手术量7.13万人次。近五年来5所从事全程临床教学的医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项、省市级科研项目488项,取得科研成果65项、发明专利51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33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937余篇。

    学院目前有湖北省精品课程2门,江汉大学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临床医学专业),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先后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持续发展中赢得了良好声誉,吸引了高质量生源,录取分数呈逐年上升之势,连续5年新生录取分数高于本批次录取分数线,且大部分为第一志愿;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6.88%,全国大学生四级英语统考一次性通过率平均为90.23%。考研录取率平均为31.1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医学院供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