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轶轲老师指导小嘉俊练琴
段轶轲师徒与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在一起
一出生就因为医疗事故导致双目失明,12岁武汉盲童张嘉俊的命运是不幸的,令人惋惜;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近五年来,小嘉俊拜师在我校音乐学院“巴勒塔国际青年钢琴家大赛”金奖得主段轶轲副教授门下学习钢琴,段老师悉心教授,不仅学费全免,还将自己多年积攒搜集的几百份影音资料和碟机送给他。在不久前湖北宜昌市刚刚落幕的中国音乐“小金钟奖”全国钢琴比赛上,张嘉俊如愿以偿地获得铜奖,拿到沉甸甸的证书,他说最想感谢的人是段老师,因为段老师伴自己张开了飞向梦想的翅膀!
偶然的“师徒缘分”
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嘉俊的父母通过朋友介绍,想找段老师学习钢琴,段轶轲一听说这个孩子的情况,就觉得他不可能学会钢琴。因为像演奏钢琴这种大型乐器,不仅需要看五线谱,还要懂得完整的乐理,双目失明的张嘉俊根本无法做到。
但是碍于情面,最后段轶轲还是决定和他们见一面。第一次见面,对张嘉俊的家庭情况有所了解,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两个人加起来月收入不到五千元,还要养活小嘉俊和一个弟弟。嘉俊是早产儿,由于体重过低吸氧时造成氧中毒,导致双目失明。从5、6岁开始,嘉俊对钢琴很感兴趣,曾经断断续续在一些琴行里学过,演奏得并不算好,程度很浅,也很不专业。那年嘉俊才8岁,却酷爱钢琴,他的父亲憨厚,母亲质朴,他们一直请求段老师收嘉俊为徒,可段老师当时完全不知道怎么去教一个盲童学琴,识谱、练习等这些问题都让他束手无策,看到孩子的热爱和父母的恳求,他最终还是心软答应了。谈及学费,看看他们家,再看看孩子,当时段老师就说一分钱也不要,张嘉俊的父母说那怎么行,我们一定要交学费,因为跟着您,就一直跟下去,怎么能不交学费呢?
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要养两个孩子,如果收他们学费,那连日子都没法过了。段老师于心不忍,坚持说:“如果你们非要交学费,那就找别人学吧。”就这样,他开始了与这个孩子难得的“师徒缘分”。
点燃盲童“钢琴梦”
刚开始的教学进展很不顺利,由于张嘉俊看不见,也没有学习过任何乐理知识,所以段老师无论说什么他都听不懂,哪怕是最常识的音符或节奏问题。段老师很无奈,孩子也很沮丧。通常别人只需要1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而他们要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一次课的教学下来,要么就是一整个上午,或是一整个下午。
盲童练琴要比正常孩子多花上百倍的时间和精力,段老师需要把五线谱一个个报给他听,他再在琴键上一个个地摸索。起初,段老师一边弹,嘉俊就摸着老师的手一点点地学,轮到他弹奏,段老师一边指导,还得不时弯腰按住嘉俊的脚,告诉他应踩的节奏,可谓既劳心又劳力。每次周末3至4小时的授课下来,段老师都是口干舌燥,但看到小嘉俊的点滴进步,他又欣慰不已。
为了让张嘉俊汲取更多古典音乐的“养分”,段老师把多年积攒和搜集价值不菲的古典音乐大师文献、传记,钢琴家专辑等几百份的影音资料,以及碟机全部送给他,让他妈妈每天读放给他听;每次段老师有参加各种演出的机会,都会带上小嘉俊让他坐在观众席学习、聆听,培养提高他专业音乐的演奏规范以及兴趣和审美。有一次,段老师问孩子:“嘉俊,你将来长大了,想做什么?”“我想弹钢琴,长大当一个钢琴家”,孩子的话,让段老师在心里一直掂量着。
“软硬兼施”不懈怠
张嘉俊毕竟是个孩子,有时也会偷懒,而段老师又是个“急性子”,教学十分严格。当他发现孩子有些松懈时,就会非常严厉地批评,以致小嘉俊晚上时常会做噩梦,甚至还吓得尿湿过裤子。其实,段老师的“无情严厉”自有苦衷,因为他知道张嘉俊学琴,成了整个家庭的寄托,而他们家又把这种厚望全部放在段老师身上,责任太重,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段老师也是“软硬兼施”,煞费苦心。每次嘉俊弹奏完一曲,问得最多的话就是:“段老师,我弹得可以吧?”虽然段轶轲发自内心为他的进步高兴,但还是故作严厉地挑出毛病,告诉他有进步但是还要努力,并给他讲莫扎特、肖邦、郎朗等中外名家成长成才的励志故事。
张嘉俊每天练琴10小时,从未间断,在段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天天进步,每每听到他动情演奏时,段老师都会偷偷地热泪盈眶,生怕被他妈妈发现,他说:“嘉俊的演奏让我听到了生命的力量,我从他身上也学到很多。”
梦想初圆志更坚
4年前,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在武汉举办了一场百名琴童演奏会,嘉俊很幸运地与郎朗用同一台钢琴演奏。郎朗告诉嘉俊:“要用心灵去感受音乐,才能把琴弹得更好。”嘉俊今年在钢琴比赛中多次获奖,第一次参加“星海杯”全国钢琴比赛,他通过初赛、复赛层层选拔,最终进入决赛并获得优秀奖,与其他正常孩子同场竞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他很想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偶像郎朗,于是在爸爸的带领下找到央视《等着我》节目组。
段轶轲老师和爱徒嘉俊一起接受了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现场采访,他向大家介绍了小嘉俊从8岁起至今跟随自己习琴4年以来的艰辛过程,以及在全国各大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他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艺术类教学尤其讲究言传身教,正确的示范,是让学生信服并直观了解你教学理念的最有效办法。作为一名教师,传授技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学,来完成对人的塑造。教为先、育为本,这也是时代、社会赋予我们的艰巨责任和光荣使命”。
倪萍看完嘉俊的演奏,直夸他“太棒了”。郎朗正在欧洲巡演,实在赶不回来,他托节目组带回一段视频作为弥补。郎朗对嘉俊说:“看到你现在弹奏的视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嘉俊你已经把我说的那句话记在心里、融入指尖了,很有感觉。”今年12月,郎朗还专门邀请嘉俊和段轶轲老师到南京会面,并送给嘉俊一张亲笔签名的专辑。
嘉俊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弹起钢琴来神采飞扬,手指上下翻飞。倪萍被嘉俊乐观的精神和精湛琴艺打动,当她听说小嘉俊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台属于自己的三角钢琴时,倪萍当即表示:我儿子虎子有一台钢琴,他马上要出去上学,也不会用到了,我把它送给你,虽然不是新的,但那架钢琴绝对不是几万块的普通钢琴,你以后要好好地练琴。
郎朗大师的高度赞扬和倪萍阿姨的关怀,让小嘉俊在梦想的道路上更坚定了信心。在刚结束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最高规格赛事――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钢琴比赛中,嘉俊经过三轮激烈角逐,最终喜获铜奖,段轶轲老师也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湖北省音协选送的唯一一位优秀指导教师奖。
拿着这份沉甸甸的证书,看着日益自信快乐的小嘉俊,段老师充满了感动和欣慰,因为这是他和嘉俊执着信念与梦想希望的碰撞,是他们用汗水与泪水共同交织而成的“音乐梦想”。(本报记者 刘进)
外媒报道链接:《武汉晚报》12月23日A14版头条http://whwb.cjn.cn/html/2014-12/23/content_5401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