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我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在校师生活动中心外广场举行。今年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的主题是“聆听自我,放飞心灵”。活动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教育学院共同举办,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真诚接纳自我,积极完善自我,营造心理健康人人关注的校园氛围。校党委书记谭仁杰、校长杨卫东等校领导及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莅临现场,近一千名学生参加了心理主题活动。
中午1点,心理健康日活动准时启幕,学生代表宣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倡议书,领导小组成员为2014年心理剧大赛获奖学院颁奖。现场师生在活动主题墙上签下关注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的承诺。
本次活动分为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活动两个部分。现场心理咨询将心理咨询室的场景搬到了户外,揭开了心理咨询的神秘感,消除同学们对于心理咨询的猜测和误解,拉近了心理咨询师和学生的距离。咨询师团队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组成。70余名学生就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困扰进行了咨询。
心理健康活动由12个子活动组成,涉及情绪体验、人际合作、自我认识与成长三大类。
情绪体验活动有情景体验、宣泄娃娃和爱的抱抱:情景体验通过设置喜怒哀惧等几种不同的故事,让参与者体验和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情绪;宣泄娃娃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情绪的出口,将一个不倒翁娃娃作为宣泄的对象,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爱的抱抱是一种更温和的情绪表达方式,将心中的烦恼写在纸条上放入气球,然后和同伴一起把气球挤爆。情绪体验活动让同学们有机会把情绪表达出来,并获得转换和替代的机会,从而纾解和释放情绪。
人际合作类活动有信任之旅和爱的抱抱:信任之旅活动要求两个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人扮演盲人,一个人扮演行动残疾者,合作绕过障碍完成任务,成功的秘诀是两个人的沟通和信任。和现实生活中一样,人与人之间越是能善于沟通,相互信任,越是能发挥团队合作的效果,共同赢取成功,也共同承担失败。
自我认识与成长活动包括笔迹测验、房树人测验、分享我的小确幸和21天不抱怨活动。笔迹测验和房树人测验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社团擅长的传统项目,通过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同学分析和认识自己的个性及情绪状态。分享我的小确幸活动借鉴了时下网络上流行的 “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欢,小确幸意味着快乐可以很简单,确定地活在当下,幸福的感觉随处可得。通过分享,同学们很容易发现自己身上有着很多积极的元素,生活中随处可感受到小小的幸福。如果说小确幸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21天不抱怨则强调在行动上改变,活动的设计来自于风靡全球的畅销书《不抱怨的世界》,通过一只小小的手环,提醒参与者放弃抱怨,接纳自己,用积极的行动去面对遇到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行为坚持21天,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戒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
校党委书记谭仁杰、校长杨卫东等校领导亲临活动现场,并在活动主题墙上签名。谭书记特别写下“心理健康重在理心”,并提出“理心”有三重意义:首先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要理睬,不要置之不理;第二要理解,要能清醒地觉察和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后要理顺,对于心理问题要从其心理本质上去梳理,方能真正解决。谭书记精辟地概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同时也是对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刻总结。
从2004年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以来,中心一直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识别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在我校开展已经十年,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本次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校各学院师生的配合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楚天都市报5月23日专门图文并茂介绍了我校这次活动的情况。详情查看: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40523/ctdsb2348657.html(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