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全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新历史起点上的改革“集结号”,并对重大改革作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重大战略部署,它所涉及领域的广度,着力推进的力度,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决定》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现实需要的准确把握,为进一步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我校目前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爬坡;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我们爬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学校办成全国地方一流大学,需要我们爬坡;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需要我们爬坡……,然而,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如果此时此刻,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风光无限。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爬坡过坎只能靠改革发力。
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全校上下必须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并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几代江大人在追梦路上,筚路蓝缕,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进取精神。全国著名史学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机遇最可宝贵。江大人是不乏机遇意识的。江汉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的历史。在第一次改革开放号角中诞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每一次教育重大改革的节点,学校都抓住了机遇。在改革开放时期,学校曾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新校整合时,又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星”。然而,改革还需前进,“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现在,我们国家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市委市政府又多次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办好江汉大学……这些都是我们改革的机遇,发展的机遇,机不可失,要乘势而上,力争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代人要作出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要承担一代人的责任。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才有了学校的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老一辈做了“蓄势”的工作,我们要做“谋势”的工作,要看到我们今天面临的发展艰巨程度、改革的复杂程度比起前30多年来一点也不轻松。作为学生必须担起学习的责任,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明天学校以我为荣”;作为教师,要思考如何担起育人的责任,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永远铭记”;作为干部,要思考如何当好师生公仆,怎样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作为员工,要思考如何顺应师生关于民生的新期盼。责任重于泰山,只有人人负责,勇于担当,才能不断解决前进路上的问题挑战。(校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