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今日整版报道校友李永江:一名基层干部“授人以渔”的故事2013-11-28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1-28浏览次数:1410

   编者按:10月31日,受校党委书记谭仁杰、校友会会长杨卫东校长委托,我校校友会秘书长王万舫等代表学校专程看望慰问了身患癌症的李永江校友,对他扎根湖区、为校争光的勤勉工作表示高度赞赏,为他感到骄傲。11月6日,校党委宣传部、校友总会、校报编辑部及《武汉晚报》记者再次到蔡甸李永江家中进行深入采访,探视病情。11月10日,校报在一版刊发了记者采写李永江事迹的长篇通讯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湖北高校党建网》予以全文转发。11月20日,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批示:对李永江的事迹“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今日,《武汉晚报》“深度关注”整版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现予以转发,让我们向李永江学长学习、致敬,并祝他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一名基层干部“授人以渔”的故事

“邀请你采访李永江,希望为他做点什么”
 

    李永江打完针还在研究渔业知识。

    记者翁晓波  通讯员沈博

    10年来,记者采访过数百个新闻人物,其中不乏官员、名人、大学生、普通市民,甚至流浪者。但这次是第一次采访一位癌症晚期、已经放弃治疗的患者。也是第一次和一位正在和死神赛跑的人谈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实话实说,这个人的身上并没有太多“新闻故事”,他所讲的一切似乎都是很平淡的往事。但这些事,一般人都很难坚持做下去。

    记者将以第一人称,讲述听到、看到的一切,并对采访对象――45岁的蔡甸区桐湖农场党政办公室主任李永江致敬。

    缘起

    11月初,江大党委宣传部校报主任刘进老师给我打来电话:“邀请你到蔡甸区采访我们的一位校友。他现在到了胰腺癌晚期,我们希望能为他做点什么。”

    李永江是谁?刘进解释:“他是蔡甸侏儒人,1987年考入江汉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自愿到桐湖农场做技术工人。几十年里,他帮助众多渔民脱贫致富,自己却贷款买房。今年8月,他在帮助渔民的路上突然晕倒,后被查出胰腺癌晚期。”

    李永江患病的消息马上被江大党委宣传部负责舆情工作的老师得知,很快,一份舆情简报转到江大党委书记谭仁杰的办公桌上。

    看了李永江的事迹材料,谭仁杰非常感动,亲自安排相关老师到李永江的单位及家中探望,并要求学校宣传部,在江汉大学校报、校园网上宣传李永江的事迹。于是,我接到了采访邀请。

    印象

    “他之前可是个俊秀的人,现在瘦得没人形了”

    11月7号上午,我和刘进约好,前往蔡甸区。一路上,我的脑子里不停的想象将要出现的一幕:这是第一次采访一位癌症晚期的患者,采访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哪些话该说,得事先打个“草稿”。

    10点左右,来到李永江的家里。负责接待我们的是桐湖办事处党政办公室主任助理黄芬,“他去打针了,再等等。”其间,黄芬简要地介绍了一下李永江的情况。

    没过几分钟,一辆电动车出现了。妻子刘艳华载着李永江回来,“他这几天都在发烧。”刘艳华边解释边停车。

    不管我们一行人装作多么轻松,李永江只是机械地握手。介绍了半天,他只说了一句话:“上去说吧。”

    从后面看李永江,这是一副沉重的背影:消瘦的骨架,没有一丝生气,头发因为化疗,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他之前可是个俊秀的人,现在瘦得没人形了。”黄芬介绍。

    虽然提前已经知道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但李永江似乎有些抵触,问一句说一句。多亏江汉大学的几位老师在一边,大家边谈边回忆读书的情况。在气氛的感染下,李永江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谈起自己毕业后的工作、谈起自己帮过忙的渔民们……他还说:“要是我的病好了,我还要继续回去给渔民做技术指导。”

    反差

    帮渔民成了富翁,自己成了“贫困户”

    几十年里,李永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了桐湖所有的渔业养殖户。他对渔民主要有两大关键性的帮助:技术扶持和鱼病防治。他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渔民身上,让他们大多数都发了家,致了富。

    李永江提得最多的,是桐湖西�畈大队渔民程世军。程世军原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借了几万元承包鱼塘,却因技术不过关而连续亏本。失意的他打算放弃养殖。

    李永江获悉此事,多次在下班后骑自行车到程世军家做工作,并承诺尽最大努力帮助他。李永江发现,程世军养鱼的最大问题在于对鱼苗密度把握不好,在他传授了这方面技术后,其鱼塘走上正轨。如今,程世军承包鱼塘80多亩,家里盖起了楼房,买了小汽车。

    在桐湖农场,和程世军一样受他帮助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但李永江仍然拿着一个月固定收入,和这些渔民比,他倒成了“贫困户”。

    前年,李永江和妻子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蔡甸城区买了一套住房,总价40万。其中贷款20万,每月还款1600元。

    喜迁新居本是件高兴事。但如今这套住房成了李永江的牵挂:“儿子正在上高三,老婆没有工作。我要是走了,房贷怎么办呢?到时候,只有把房子卖了。”

    谈到卖房子,李永江再也忍不住,滴下了男儿泪。

    家人

    “我后悔平时没有‘管住’他”

    妻子刘艳华是一位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女人。当年,她可是桐湖农场的“一枝花”,追求者众多。当时的农场共有4位大学生,虽然李永江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但刘艳华还是选择了他。

    刘艳华至今仍记得新婚时的情景:“他骑自行车带我走在村路上,一路上碰到的渔民都热情地喊我们去家里吃饭,还有人拿着大鱼要塞给我们。不管是吃饭还是送鱼,我们都没有接受,但心里是高兴的。”

    直到现在,只有一件事让刘艳华很介怀,就是丈夫的时间太宝贵。“他每晚都要加班到10点,以前在农场上班,通常是周一上午去,周五下午回。但他每个周末仍然去上班。孩子出生后,他几乎就没有带过。”

    刘艳华说,孩子住院,李永江在加班;婆婆生病,他还是没有时间;每年过年,他还要加班到腊月廿九晚上才回来。

    “我经常埋怨他,你把这个家当旅社了啊?但是埋怨归埋怨,他该加班的,还是继续加班。”刘艳华说。“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平时我要是再泼辣一点,也许他会安排更多的时间休息,现在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活法了……”

    妻子的哭诉,打断了李永江的话。他瞅着妻子,心疼地说:“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呢,不说了……”

    小故事

    他是“桐湖的洋专家”

    渔民们都称他为“桐湖的洋专家”。一次,李永江正在家里吃饭,西�畈大队渔民高三和提着一条死鱼焦急万分地冲进他的家中。李永江不等高三和开口,就拿起死鱼细细查看起来,最后肯定地对高三和说:“是小瓜虫病,赶紧用‘孔雀石绿’治疗”!说完赶紧陪着高三和去买药到鱼池帮他治疗鱼病了。原来,高三和承包的鱼池出现部分死鱼,找兽医帮忙诊治,谁知诊断错误药物用错了,死鱼越来越多,他慌了神赶紧来找李永江。在李永江的帮助下,高家鱼池终于转危为安。

 

详情查看:http://whwb.cjn.cn/html/2013-11/28/content_5255899.htm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