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当天的表彰会在师生活动中心101会议室举行。校团委书记赵静在会上就我校2013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情况作了总结。据悉,今年校团委在总结以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集中优势力量,挖掘学院特色,发挥团队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继续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规范化、阵地化和专业化发展。全校共组建31支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213支院级社会实践团队,围绕 “追逐中国梦”、“感悟十八大”、“聚力创新创业”、“企业面对面”、“熔铸雷锋精神”等热点和主题开展历史寻访、社会调查、科技创新和志愿帮扶等实践活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寻访历史43处,采访相关人员230余人;调查走访单位465家,6000余人次;33个学生科研团队参与了科技创新实践;志愿帮扶对象达3000余人;全校万余名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发放社会实践表12753份,达到了非毕业年级学生的全覆盖。“湖北大鼓生存环境调查”、“智能自动光控窗帘的设计”、“防颠簸智能减速板的设计”、“大学生社区主任实习助理活动”等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青岛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新浪、网易、荆楚网、21CN新闻等30余家媒体先后报道或转载了我校的社会实践项目情况。
党委学工部部长赵兴在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校纪委书记代飚、副巡视员邓传德、校长助理邵红和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教务处、研究生处、服务社会与发展规划处的相关负责同志作为嘉宾出席了表彰会,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暑期社会实践的优秀个人、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团队、优秀基地和优秀组织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校党委副书记王南南从为什么要实践、怎样实践和充分利用实践成果3个方面作了讲话。他在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向全体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表示敬意的同时,也指出社会是我们生存的平台,实践是从书本到社会的桥梁,要通过实践学会观察,认识自己,认识他人,通过动手去做感受理论存在的价值。他还谈到,社会实践需要好的方法,要在实践前做好思考,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选题;要在实践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要在实践后做好总结。他同时希望校团委能把学生们的优秀成果向政府相关部门呈送,使其回馈社会。(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