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全国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青岛大学举行。我校以及广州大学、成都大学、宁波大学、大连大学、长春大学、哈尔滨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济南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沈阳大学、深圳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等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的党政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我校党委书记谭仁杰作了有关学校2012年改革发展的主旨发言。
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是当今中国地方高等教育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校群体之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城市综合大学承担着共同使命,同时也面临着适应形势发展、科学谋划未来战略与对策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在服务地方发展与城市建设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成为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0年10月,由我校和广州大学、沈阳大学共同发起,全国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合作交流机制建立。首次联席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增进各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的地位、作用和优势,共同探究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分享成功经验,促进城市综合大学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会议通过《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工作建议》,初步建立起城市综合大学合作交流新机制。之后的三次联席会议分别就进一步增进各校之间合作与交流、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次会议以学习研讨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实现科学定位、深入推进内涵发展为主题,交流办学实践经验,研究各成员学校间的深度合作,促进城市综合大学进一步提升内涵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围绕学校内涵建设、学校与地方互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议题展开讨论,共同回顾了全国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三年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一是多层次交流广泛开展,2011年5月以“交流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改革经验,探讨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为主题,我校成功举办了十五城市综合大学教务处长联席会议2011年会。二是协同创新、科研合作起步,通过合作交流平台,成功推动了一些合作项目,2012年深圳大学与宁波大学学生交换培养进展顺利。三是日常工作交流合作机制运行良好,成员高校办学中分享成功经验,如成都大学、大连大学运用机制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发展难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校在外事、学生等工作相关调研方面得到了成员高校的大力帮助。四是成员高校开展了丰富的师生交流活动,如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定期举行学生篮球联赛,等等。
会议讨论通过了联席会议常设机构,做出五项决定:一是设立秘书长单位,每届任期5年,第一届秘书长单位由江汉大学担任;二是设立轮值主席单位,由下一次会议承办高校担任,任期1年;三是各成员学校设立联络员,以便于信息沟通和交流;四是启动成员高校首个大型教学合作项目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由深圳大学牵头建设实施;五是成员高校交流校报和学报。会议确定,全国十五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由沈阳大学承办。会议一致认为,要更有效地利用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这个平台,推动我国地方城市综合大学体制机制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促进教育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扩大城市综合大学的影响力。
2011年以来我校共向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第二、三、四次会议提交了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创立以来编撰、并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部城市大学蓝皮书,分别是:《城市大学蓝皮书――十五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发展报告(2006-2010)》(32万字)、《城市大学蓝皮书――十五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发展报告(2011)》(30万字)、《城市大学蓝皮书――十五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发展报告(2012)》(40万字),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他们对我校为城市综合大学合作交流平台建设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表示感谢。
全国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合作交流机制运行至今,正如发起高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所期待的,建立并形成了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相信充分发挥这个机制和平台的重要作用,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十五城市综合大学间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必将会不断丰富成员高校的办学理念,共同走向科学发展之路、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走向特色发展之路,走向服务地方与城市共同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