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路径选择-教学条件配置----四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5-24浏览次数:2642

 

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路径选择・教学条件配置

 

----四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党委书记谭仁杰

 

 

 

 

 

一、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使得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好的成效,那么我们所有的人才培养工作无论是保持现状,还是有所提高,都不可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我们连续三年到国外引进人才,每年都有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学校来。在同类高校中,应该说我们还是有我们人才引进的规模和质量。其实,别人的“树”已经很大了,我们如果把这种“大树”移栽过来,并且能够使这棵“大树”健康生长下来,我们就可以“乘凉”了。如果别人的“树”是一棵很好的“果树”,已经 “挂果”了,我们通过移植,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就可以摘下来了。这都是形象的比喻和浅显的道理。关键是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来提高我们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带动我们的团队建设。我相信,用不了几年,我们自己的专家在这个团队中就会成长起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大家一定要立足于长远,一定要有足够的胸怀。如果没有足够的胸怀,引不来人才,即使引进来后,也共不了事。要有足够好的平台,还要有足够活的机制,还要有比较好的条件。要能引得进,也能用得好,还能留得住,又能出成果。

二要强化学校自有人才、现有人才的培养和提高。我们这几年引进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博士,有的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了,有的评了正高,有的评了副高,有的在某一个专业或领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发展的潜力。对这些人我们要培养,光送出去培养还不够,要有激励机制,更要培养我们自己的带头人。怎样促进教师的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成长?对此,学校一定要作好考虑和安排。

三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政策,引导和激励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把教学当作事业去追求,把人才培养作为事业、作为理想去追求。我们有一批很不错的教师,同样我们要看到,一些年轻教师入职之后,还缺乏岗位训练,缺乏教学经历,这都是正常的,这需要提高。包括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应鼓励、允许大家尝试和创新,即使是不成功,我们也应该和老师们一起去分析,在哪些地方不成功,为什么会不成功,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不合格。要帮助大家去讨论,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更好,是不是换一种方式更好?这样才能使得年轻教师有更好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的能动性。

四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服务保障教师的职业发展。让我们的教师能够自主,有尊严,比较舒心地工作和教学。我们从学校和学院层面,还应更多地反思和加强这方面工作。教师不舒心,不可能带给学生舒心。教师不快乐,学生快乐不起来。过去讨论开不开班车、搞不搞教工午餐时,我说过,这都是教学条件,是工作环境,而不是福利。

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推行学分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的关键。

 

二、必须优化教学路径选择

 

这当然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课程的体系建设、课内课外两个育人主阵地的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等等。

一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我们有些专业办了几十年,但不能说这些专业就已经成熟了。学科在发展,技术在发展,知识在扩展,专业的内涵也在发展,因此,专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日益凸显。这是我们在发展专业时,在拓展专业内涵时,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要完善课程体系。在寻求教学路径时,在优化教学路径选择时,完善课程体系是很重要的。这不是一门课程的概念,不是一本教材的概念,而是一个体系的概念,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课程体系与专业的对应性、适应性、发展性、前瞻性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到底是以核心课、主修课、选修课为体系,还是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为体系?到底是按专业方向设课,还是按课程模块设课,还是按课程组设课?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讨论的。

三要抓好课内课外两个育人主阵地。课堂,是一个方面;课外、课后,空间很大,潜力很多。因此,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社团、学生的俱乐部、课外学习小组等都要调动和组织起来,学科的、专业的各种限制都要打破。

四要发挥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作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必须坚持。我们不是一般地去盯着哪个老师,而是整个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重要的环节。我们不是简单地对哪一部分老师进行排名,不是一定要搞出最后一名来。最后一名应该是一个自然结果,而不能人为地说哪一个是最后一名。没有一个监控体系、监控指标、监控组织、监控流程,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一方面要给老师自主权,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信马由缰,也不能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教学确实有其规律,有其规范。

 

三、必须改善教学条件配置

 

本科教学是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投入、师资队伍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办学经费安排和工作绩效评价等条件建设都要体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学校要优化这些教学条件建设,优先配置教学资源,制定政策保证学校在配置各类资源时把为人才培养服务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形成领导关心教学、师生热爱教学、资源保障教学、机制体制服务教学的良好格局。各职能部门要优先考虑各类资源对教学的配置,努力保证教学一线的需要,为这一良好格局的形成与不断巩固提供条件保障。各学院每年要召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安排教学工作,着力解决本学院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教学工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规划、细化、强化,进而推动教育现代化。领导干部要认真领导组织实施教学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向教学,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新方法。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潜心研究教学,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努力从师德师风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提升师德水平,切实把加强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事业发展的首位,促进学校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