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追求大学理想・彰扬教育理念・探求教育教学理论
----二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党委书记谭仁杰
一、必须追求大学理想
大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存在,大学所发挥的功能有些类似于人的“思想”,尤其是思想当中接近于“理想”的那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的理想应当是不断地为社会贡献具有独创价值的思想和知识,并且通过培养人才来传播这些思想和知识,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思想和知识水平。而一所理想的大学应当是能够保证上述理想得以实现的场所和制度的综合体。
现代大学在商业经济条件下功利性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应该说,商业化带来的功利性极大地侵蚀着大学精神、学术思想和教育人的一些人格行为。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听到这方面的很多情况。一方面,没有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就很难诞生理想的大学,也就很难培育出大学的理想。另一方面,没有一批满怀大学理想的人,包括领导者和教师,即便是有了理想的社会环境,也不可能造就理想的大学。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同时也改造着社会。大学也是一样,理想的大学和大学的理想是互为塑造着的。
办现代大学,要使大学可持续发展,永远走在社会和时代的前列,就必须追求大学的理想。我们必须随波逐流吗?一定要放弃真理和价值追求吗?包括在教学问题上,是不是一定只能做技能层面、技艺层面、操作层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恐怕不能这样去讨论问题。我们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并不是一个低层面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个技艺层面、操作层面的东西,而是时代发展对人的创新性、创造性所要求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国际思维的国际化人才。我们应该坚守大学的理想,始终把这种理想植根于大学文化的不断累积和创造。一百年以后,两百年以后,未来的江汉大学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是这种目标的追求应该是矢志不渝的。没有哪一代人能够把理想的大学建起来,而一定是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去闯,朝前去推进。
二、必须彰扬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思想的更新、观念的创新,就不能突破旧框框、旧思维的束缚,就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地解放思想,认清和摆正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认清和摆正教师在学校生存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认清和摆正教学在教师事业发展中的根本地位,认清和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校科学发展的关系。
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发展观。
三、必须探求教育教学理论
有大学理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必须探求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一方面,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必须尊重教学规律,必须尊重课程规律,必须尊重教材规律。另一方面,必须适应这些规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新的理论发展和创造。学校要检视已经出台的若干规定,每一个从事教学工作的同志要以积极的、主动的姿态融入并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来。理论是干什么的?理论一定是指导实践的,一定要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反过来,要把我们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上升到理论,进而进一步地去指导我们新的实践。这是科学理论研究的真谛。要努力探求先进的教育理论,丰富和创新教学理论。
当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还得有几个转变。这就是要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要从趋同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要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要从物质层面追求向精神文化层面追求转变。学校发展、教学改革都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