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桑建平副校长作了教学工作报告。报告从学分制改革持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进展顺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4个方面回顾了学校2012年教学工作。副校长桑建平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教学工作,提出了6项要求:一要树立科学教育观,继续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二要深化学分制改革,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三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四要加强实践教学,大力实施创新与创业计划;五要突出专业建设特色,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六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监管。
医学院舒细记、生科院韩雪、外语学院周昕、化环学院晋梅4位教师分别围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不断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病毒学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行全员导师制 践行新型育人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主题展开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11日上午,与会代表分为8组在认真学习了主题报告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推进“三性”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讨论。
11日下午,8名小组代表分别向大会汇报了小组讨论情况。各小组一致认为,“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即“三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从长远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形势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各小组都对如何推进“三性”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关注教师“三性”能力的培养,完善教师培训和访学制度,推广教改优秀课程和引进优质课程,推进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改革。
杨卫东校长讲话充分肯定了学校近两年教学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三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面临的挑战。“三性”人才培养目标中的 “应用性”是指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创新性”是指应用能力的一种提升,而“国际性”是从范围来讲,“应用性”和“创新性”要融入到世界范畴而不是局部的或区域性的,因此“三性”人才培养目标是相互结合和统一的。我校提出“三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各项工作要围绕“三性”开展,要对现有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同时也是各个部门、学院、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挑战。他要求各部门要围绕“三性”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学院要对教师结构进行调整,要进行开放办学,要组织实施课程模块改革等。他强调,教育的根本是人才培养,“三性”人才培养工作是全校工作的重心,贵在坚持,重在落实,要将其作为长期性、日常性的工作抓牢、做好。
校党委书记谭仁杰最后作重要讲话,就如何全力推进学校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水平提出了六个方面要求。谭书记要求,第一,必须树立大教育意识、大教学意识、大教务意识;第二,必须追求大学理想、彰扬教育理念、探求教学理论;第三,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教材、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第四,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路径选择、改善教学条件配置;第五,必须开放办学、改革创新、健全机制;第六,必须健全管理、完善服务、加强保障。谭书记指出,学校的科学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全校上下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更需要广大教职员工有持久的耐心和毅力;既要依靠学校科学民主的决策,归根到底更要依靠每一个学院、每一位教师付出积极、无私、艰辛的努力。谭书记强调,只有每一个学院、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岗位的干部职工,真正把学校教学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举措,领会好、落实好、执行好,教学的质量才能真正得以提高,教学工作才能呈现出健康、持续、强劲有力的发展态势,才能迎来学校崭新的发展局面。谭书记希望,广大教职员工要以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努力发扬奉献、求真、创新精神,积极开创学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据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结分析学校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赵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