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1-14浏览次数:3768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党委副书记 王南南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要求,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雷厉风行,工作上要紧密联系教育系统实际。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实际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自觉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对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遵循党的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必须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不是一般性地讲育人是根本任务,而是进一步指出要“立德树人”,这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一切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服务和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也必须坚持质量导向。学生工作具有覆盖面宽、复杂性强的特点,涉及到方方面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始终坚持“全员育人”理念,明确所有教职员工都是育人主体,都要开展育人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将育人责任落实到学校每一位教育、管理、服务者身上,将具体工作结合到资源配置的环节之中。从爱和信任出发,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上力求新突破。

  当代大学生需求多样化、生活方式个性化,以及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新型媒体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越发需要我们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内容教育和过程教育并重,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思想进步过程、参与学校建设发展过程等方面加强育人工作。精心做好大学生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着力打造更多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若干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同时,要大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丰富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净化和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唱响网上主旋律。

  当然,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自我教育和提升,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为此,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和生涯规划、学生社团活动、学校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使得大学生在面对角色转变、职业构想、人生目标、团队协作能力及心理困惑等实际困难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推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必须加强研究。只有进行认真的研究,才能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要着眼问题导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着力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扶持出版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著,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撑作用。

  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密切关注实际问题,讲“真话”。从国际看,科学技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格局多极化极大地影响着各个民族或国家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从国内看,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迁被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当代大学生也必然关注这一国际变化和国内变革引起的系列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抓住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帮助大学生知道“怎么看”这些问题,并理解“怎么办”,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讲“新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从问题到问题,从理论到理论,重要的是从现实问题到理论问题,再从理论问题到现实问题。如果理论不关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不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问题,那么,大学生也就不会关注理论,并会排斥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家常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语言的通俗化。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就不能只会讲“行话”,而要学会用日常语言,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即“家常话”讲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不能用范畴解释范畴,用概念解释概念。

  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社会行为特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规律,做到既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当在倡导民主平等、心灵沟通、人性化个性化的同时,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坚持尊重个性自由与严肃校规校纪的统一,坚持实现个人理想与追求共同理想的统一。要把实践中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时转化为规章制度,构建用制度推进、按制度落实、靠制度保障的长效发展机制,真正把党的治国方略、办学方针和育人要求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