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我校召开党委会,传达贯彻了全省第十次党代会、全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精神。
省十次党代会是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回顾和总结了省九次党代会以来五年的工作,研究和确定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李鸿忠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对国际国内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深刻洞察,结合了湖北的省情民情,是富民强省加快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动员令,是在中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纲领,是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实现省委十次党代会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行动指南。
全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是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近期视察湖北武汉时的指示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再动员、再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号召全市人民汇聚强大合力,把全部智慧和力量投入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事业中去,书写武汉历史的新篇章。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深化认识、科学谋划,切实树立“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识和目标,谋定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武汉现时的发展阶段和本阶段任务,有的放矢,扎实推进;必须强基固本、抓住核心,提升武汉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必须发挥武汉比较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彰显城市特色;必须众志成城、锲而不舍,凝聚一切智慧,调动一切力量,激发一切活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早日把武汉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
党委会要求把深入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精神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宣传会议精神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精神深入人心;要组织好学习贯彻,把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精神,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专题学习。同时,要组织好干部教师的学习,深入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要抓好工作落实,各单位要联系各自工作实际,抓住机遇,找准工作切入点,把会议的要求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链接一
关键词 富强湖北
报告摘要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创新湖北
报告摘要 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湖北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创新优势,最大的潜力是创新潜力。必须把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动力之本、发展之源,促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报告摘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新途径,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加快建设法治湖北,着力构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良好民主法治环境。
报告摘要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培育现代文明,是富民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在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和生态承载力。
报告摘要 建设幸福湖北,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要更加关注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报告摘要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武汉的要求。
报告摘要 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在国家经济结构和战略布局中具有重大功能作用,并能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一般来讲,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报告摘要 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了3000、4000、5000、6000亿元台阶,稳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进入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目前仍处于强劲增长态势,今年可以超过8000亿元,明年可望近万亿元,接近重庆现在的水平,三年后可望赶上天津、广州现在的水平。
报告摘要 武汉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光电子信息已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分别占国内、国际市场的66%、25%。建桥、常规潜艇制造、激光加工设备、工程勘察设计等一批产业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报告摘要 近几年,我们持续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城建投入每年1000多亿元,二七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等一批基础性、功能性、枢纽型项目建成,楚河汉街、国际博览中心、辛亥革命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城市建筑投入使用,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报告摘要 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中心,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内陆市场腹地和中部商品集散中心,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距五个国家中心城市都在1200公里左右,这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
报告摘要 武汉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拥有两院院士59名,科研机构100个,高等院校85所。
报告摘要 我市淡水资源丰富,大小湖泊166个,水域面积超过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和她的最大支流汉江,在市区交汇,形成三镇鼎立的天然格局,独特的城市形态构成的大格局、大气派,世界少有。这些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优势。
报告摘要 这几年,我们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突破2000、3000、4000亿元,去年达到4255亿元,今年可望达到5000亿元。
报告摘要 近些年来,中央实施 “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在全国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国家明确武汉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这一定位距国家中心城市仅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