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石瑛与中国近代学人转型学术座谈会暨《石瑛传》首发式”在我校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江汉大学、武汉市作家协会等单位的陶德麟、马敏、严昌洪、罗福惠、樊星、彭建新、杨卫东、任珍良、甘德安、张笃勤等3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缅怀辛亥先贤石瑛先生的杰出功勋,探讨近代中国学人治学、革命、为官、救国等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价《石瑛传》的艺术成就。
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黄波同志,湖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徐德文同志,石瑛的后裔,石瑛老家湖北省通山县政府的领导及部分辛亥后裔参加了会议和首发式。会议由我校副巡视员甘德安教授主持,我校校长杨卫东教授、校长助理邵红研究员出席了会议,杨卫东校长作了总结讲话。
石瑛(1879-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人,1903年乡试中举,次年被选派留学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学院铁路专业,随后又赴法国、英国留学。1905年,他参加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并在英国组织同盟会欧洲支部。石瑛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江汉大学校长、武昌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南京市市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石瑛为官期间,以廉洁奉公闻名,被誉为“布衣市长”、“民国怪杰”、“湖北圣人”和“民国第一清官”。在石瑛后裔支持下,江西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宋清海历时四年,三易其稿,写就50万字的《石瑛传》,并于辛亥首义10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中国近代学人纷纷转型,石瑛先生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人物之一。他实现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成功转型,是中国士大夫向革命家转型的楷模,还是从传统士大夫的朝议向现代工程技术人员转化的先锋,同时也是聚现代教育思想和经济建设思想于一身的先驱。石瑛先生的转型,对研究中国近代学人,不仅具有标本式意义,而且对当今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塑造和当今的高等教育改革乃至经济建设都有启示意义。
杨卫东校长在讲话中指出,石瑛先生是民国元年成立的江汉大学校长,我们在精神上和他息息相通。民国时期江汉大学的开创性及其对实用性的强调,石瑛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我们的高校教育,尤其是对我们办好江汉大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秉承石瑛先生那种融中国传统士大夫风骨和现代科学民主精神于一身的精神风貌,开拓创新,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会上,石瑛先生孙女、武汉市物资局原副局长石�芳女士向江汉大学图书馆赠送了《石瑛传》。(邓正兵)
图为座谈会会场(党委宣传部 高欣 摄影)
媒体报道链接:
1、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1/27/c_111197767.htm
2、光明网 http://hb.gmw.cn/2011-11/26/content_3050635.htm
3、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dd02/201111/t1897206.shtml
4、长江商报 http://news.cnxianzai.com/2011/11/366215.html
5、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http://news.hbtv.com.cn/web/content/2011-11/26/content_1931063_4.htm
6、人民网、湖北日报 http://www.people.com.cn/h/2011/1129/c25408-1634055240.html
7、长江网 http://news.cjn.cn/ttdd/201111/t1565593.htm
8、武汉晚报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1-11/29/content_4926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