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合并组建十周年校庆,新校训、校徽的审定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为了集思广益,校庆筹委会决定从即日至5月13日,开展“我心目中的校训、校徽”有奖评选活动。
校训、校徽是学校的灵魂,它凝炼了学校的精神、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本次有奖评选,旨在让广大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这项工作,深入挖掘校训、校徽的思想内涵,使新校训、校徽更加贴近全校师生共同追求,激发大家建设江大的豪情。
校党委和行政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党委宣传部从2010年12月至今年3月,曾面向师生员工征集校训、校徽,共收到作品213件,本次“我心目中的校训、校徽”有奖评选,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的又一举措。
那么,您喜欢的校训、校徽是哪些?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您认为哪个校训、校徽稍加修改会更完美?怎样修改? 请投下您神圣的一票,选票(见校报二版(复印有效)及本文末附件)请于5月13日前投至校报读报知识竞赛投票箱(位于1―5食堂及图书馆大门侧),并留下宝贵的意见。您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E-mail:xcb@jhun.edu或直接送交主办单位党委宣传部的方法参与“我心目中的校训、校徽”评选活动。活动截止时间为今年5月13日。所有参加“我心目中的校训、校徽”评选活动的师生员工都将有机会参加幸运抽奖。(宣传部)
“我心目中的校训、校徽”推荐作品
校训作品及释义
1:启智 育美 立德 修身
作者释义:
德、智、体、美既是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与积淀。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中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易・坤卦》中也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见“厚德”是立身、载物之本。“启智”、“育美”强调大学教育应集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本价值和科学精神,体现对于真善美的崇高价值的本质追求。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应超越功利价值成为社会一般价值取向的引导者。
2:求道无篱 求知致用 求是维新
作者释义:
“求道无篱”:求知的道路没有边际,对求知的渴望、永无止境,崇尚学术自由,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摒弃门户之见,允许各种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学以致用”: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锐意创新”或“创新笃行”: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创新、学科建设创新、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创新,通过一系列创新打造江大特色。
整句:对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大学生更应奋进不息;高校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要成功,则要落脚于应用、创新。结合地方高校的特点,打造地方高校特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明德砺志 笃行创新
作者释义:
明德:彰明美德,提高素质。
砺志:砥砺智慧,博学知识。
笃行:勤于实践,苦练本领。
创新:善于思考,务求创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同时注意了上下两句末尾平仄(智、新)相对,力求音韵和谐。
4:求真 拓新 刚毅 笃行
作者释义:
求真:科学是真,知识是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拓新: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大学的灵魂,更是学生应有的学术勇气和基本品格。
刚毅:青年血气方刚,意志刚强,品行刚烈,性格坚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笃行:坚定地在“行”上下功夫。“天行健”贵在“行”,知行统一是治学和做人的最高境界。
求真,拓新,为办学方向;刚毅,笃行,为做人品质;合二而一,为大学之魂。
5:厚德博学 笃行创新
作者释义:
“厚德”语出《易・坤卦》体现了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博学”,出自《论语・子张》 “博学”指学问渊博。体现了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笃行”,语出 《中庸》笃行的本意是专一实行,踏实去做。
“创新”是学校的活力所在,是出人才、出成果、上台阶的重要保证;
6: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作者释义: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大学与该校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时,有学生蘸墨写下“仰望星空”的诗句来欢迎总理,总理则挥毫相和,写下“脚踏实地”四个大字赠送给学子们。“仰望星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而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壮丽而光辉的“星空”,就是科学民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脚踏实地”,就是要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从奠基的实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恰如温总理所指出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国情”。国情是“星空”之下最坚实的土地,建立在国情之上的理想才不是幻想,仰望国情之上的星空才不是“虚空”。
7:江蓠汉香 大道通学
作者释义:
江蓠是古时的一种香草,汉代表武汉,江蓠汉香代表武汉散发着浓郁的(书的)香气。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大道既指道路,又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更代表我们学校的第一道――飞鸿大道。大道通学意指飞鸿大道通向学问,也就是说我们学校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做学问的好地方。江蓠汉香,大道通学,合起来读可以诠释为江汉大学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做学问和学习的好地方。
8:厚德富才 笃学创新
厚德富才 学以致用
厚德富才 砺志创新
校徽作品及释义
1:原校徽(2001年)
学校标志以江汉大学主题建筑――图书馆为设计基础,中、英文“江汉大学”上下环绕,图书馆以其中华民族传统的对称、古朴、庄重、厚实的建筑风格,象征知识的殿堂;环绕图书馆的同心圆,寓意江汉大学师生同心同德,紧密团结。
标志以深蓝为主色调,给人以宁静、稳健、广博,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视觉感。
2:
作者释义:标识以J H U(江汉大学)三个英文大写字母和“江汉”两个汉字构成基本图形。左侧“江”通过变形蕴含临水而建的江汉大学是一面旗帜,指向“汉”字,体现“面向武汉、服务地方”的理念。图案右侧“汉”字选用了胡耀邦同志的手写体喻示武汉地方高校的特点。
3:
作者释义:使用“江汉大学”英文字母“J H U N”构成抽象化的江汉大学图书馆这一具有江大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
4:
作者释义:学校校徽将江汉大学“江”的拼音首写字母“J”与“江”字相结合,用轻松的书法体来表现。“J”既是“江”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又代表了“江”字的三点水,整体看上去是“江”字,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和谐,同时也寓意着江大师生同心同德,紧密团结。
5:
作者释义:采用正方小篆,字体线条和“江汉”二字相呼应,中间图形类似于俯瞰学校的方位图,颜色以深蓝色为主,显得大气。
6:
作者释义:1设计元素:长江、丝带、祥云。“江汉”二字做文字的创意,勾勒出江河、丝带的形态,柔美流畅,充满生机的学校特征。2象征意义:和谐共处、团结友好、互动交流。3色彩寓意:生态和谐之绿,象征学校生机勃勃、健康向上。
7:
作者释义:1、标志外形取圆形多环式布局,体现“普通”、“团结”、“向心”、“凝聚”之意。2、主体标识以江汉大学英文缩写“JHU”构成江汉大学行政办公楼为地域标志,增强识别性和认同感。
8:
作者释义:设计基本沿用原校徽的格局,变动部分:1、图书馆、在原校徽图书馆增加了楼梯部分使其外形更准确。2、图案的中、英文位置变动。3、“江汉大学”采用胡耀邦手书字体。4、环绕图书馆的同心圆增加为三环,并加粗,在原寓意江汉大学师生同心同德,紧密团结的基础上增加校友的寓意。 标志以深蓝为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