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武汉城市史》、《新武汉史记》由江汉大学和武汉市博物馆联合编纂,涂文学、刘庆平主编,武汉出版社出版。《图说武汉城市史》以“图说”的形式,以武汉城市历史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历史功能、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市民生活为中心,大量利用图片,全面叙述了武汉从史前到当代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情,以“画卷”的形式揭示了这座城市兴盛和衰落的内在原因和规律。全书图片1000多幅,很多图片系初次发表。《新武汉史记》承续中国传统实体,以编年为主,又融纪事本末、纪传诸体于其中,系统记述了建国六十年了武汉城市发展历史,将新武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以城市现代化发展视角,对社会生活的变迁尤为关注,专辟“流行语汇”一目,从词语变迁看社会发展的变化,故名“新武汉史记”。
首发式上,两部著作的主编、我校原副校长、现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院长、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涂文学教授介绍了两部著作编写目的、写作过程及出版经过,武汉市博物馆官长刘庆平研究员介绍了两部著作编写的背景及意义。与会专家对《图说武汉城市史》、《新武汉史记》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专家们称:上个世纪初,关于上海等城市的历史著作不断出现,而关于武汉的著作则不多见,《续汉口丛谈》作者王葆心发出了“汉口则记者寥寥”的感慨。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本世纪开始,随着13卷本《武汉史话》丛书和10卷本《武汉通史》的出版,武汉城市史的研究越来越走向深入。《图说武汉城市史》和《新武汉史记》的出版,将会进一步推动武汉城市历史的研究,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武汉城市历史和武汉城市发展。大家一致认为,这两部著作史论结合,图文并茂,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在城市历史分期、城市形成和发展机理的研究等方面均有新的见解和思想,是既能面向专业研究者,又能满足一般民众阅读需要的城市史著作。
首发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就武汉在二十世纪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进行了座谈。大家认为,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独具特色,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冯天瑜先生认为:大武汉是与大上海齐名的中国第二大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这一个大字就大有文章可做。毛磊先生说:武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可以借用周恩来在1938年说的三句话来概括,即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现在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大家一致认为,武汉的城市历史文化值得大书特书,需要好好挖掘整理,需要多出像《图说武汉城市史》和《新武汉史记》这样的煌煌巨著。
我校校长杨卫东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武汉这座城市曾经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包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因此武汉城市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学校将以强烈的使命感继续在武汉城市史研究方面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邓正兵)
媒体报道链接:http://news.cjn.cn/sywh/201012/t1270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