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举办刘祖斌教授诗歌研讨会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6-09浏览次数:1664

65日,人文学院举行刘祖斌教授诗歌研讨会,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的校内外专家汇聚一堂,现场学术争鸣,气氛热烈。

研讨会上,刘祖斌教授向学院赠送了《三角湖畔》和《未名山下》两本诗集。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松教授向刘祖斌教授赠予题有书名的墨宝。

与会人员就刘祖斌教授的诗集展开热烈研讨。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文强教授认为刘祖斌的诗歌具有诗境浓厚的特点,其诗歌遵循“有我之境”的原则,主体性较强。湖北大学文学院黄晓华教授认为写诗是一种生活态度,从刘祖斌诗歌中可见其对生活的热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王均江老师从三个方面对刘祖斌的诗歌进行题材分类:一是对父母年迈,赤子深情的书写;二是对生活的思考,对童年意义的追问;三是城乡对照书写。武汉理工大学叶琼琼老师认为刘祖斌写诗的状态大于写诗本身,将诗融在生活中、将生活融在诗歌中是他对诗歌独特的观照。我校肖敏老师认为,刘祖斌的诗歌既有日常化、生活化写作特征,亦有智性、理趣的特征。但红光、徐迅、陈澜等人文学院老师也对刘祖斌诗歌进行了评点。人文学院研究生胡超群、谭上千幸等同学参与了研讨会发言,分享了各自读诗的感受。人文学院院长庄桂成教授指出,刘祖斌的诗歌特点鲜明,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在湖畔行吟孤独、在自然中抒写小我、在日常中抒发性灵。

刘祖斌教授近年来在诗歌创作上成绩颇丰,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黄冈日报》《鄂东晚报》《江汉大学报》等各类报刊发表诗歌作品,出版有新诗集《三角湖畔》和《未名山下》,其诗作多以江大校园景物为题材,书写对江汉大学的热爱。



  

文:人文学院  赵亚琪
编辑:赵明
审核:刘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