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近期活动媒体宣传报道情况一览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15浏览次数:2528

媒体名称

          报道标题

 发表时间

新华网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在汉举行

2010111

光明网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召开

20101030

《中国教育报》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举行

2010112

《湖北日报》

15城市综合大学将建联席会议

2010112

《长江日报》

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在汉“结盟”

20101031

《武汉晚报》

15所城市综合大学在汉“联姻”

2010112

《楚天都市报》

15所城市综合大学在汉结盟 实现优势互补

20101031

湖北卫视“湖北新闻”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召开

20101031

武汉电视台“武汉新闻”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召开

20101030

武汉教育电视台“今日新看点”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召开

20101030

 

 

 

 

 

 

《光明日报》二版“要闻”

国魂所凝即诗魂

2010118

《湖北日报》

全国百余所高校代表来汉谈诗教

20101110

《长江日报》

全国“诗人”云集江大谈诗教

2010116

《武汉晚报》

诗教走进大学校园――

杨叔子:被翻译过的诗歌会变味

2010116

荆楚网

全国高校诗教工作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汉举行

2010115

武汉电视台“武汉新闻

全国高校诗教工作在江汉大学召开

2010115

武汉教育电视台“今日新看点”

全国高校诗教工作在江汉大学召开

2010115

 

 

 

 

 

 

中国新闻网

370名江汉大学学子献血 15名人因年龄过小被拒

 

2010115

荆楚网

江汉大学数百学子踊跃无偿献血

2010114

长江商报

370名江大学子无偿献血85000毫升

2010115

长江日报

采血车进校园()

2010115

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

江汉大学数百学子踊跃无偿献血

2010114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在汉举行

时间: 2010-11-03 16:26:5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13电(俞莹 刘进)以研讨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为主题的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日前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江汉大学、广州大学、沈阳大学、青岛大学、大连大学、深圳大学等来自全国14所副省级城市的综合大学代表参与会议,教育部、湖北省以及武汉市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并作讲话。

随着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在全国各大城市执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部属大学招生政策的变化,以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适应形式变化、科学谋划战略与对策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江汉大学同广州大学、沈阳大学共同倡议、发起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这一机制。联席会议采取年会形式,每年确定一定的会议主题,以座谈交流为主要方式,由各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轮流主持召开。

    据介绍,本次与会高校围绕地方大学的地位、依法自主办学以及自身发展问题上展开讨论,如何处理好政府管理和自主办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所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同类型地方综合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作为首次会议,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工作建议》,为建立长效机制打好基础。(完)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召开

光明日报记者 夏 静 通讯员 梁建强 刊发时间:20101030

        光明网武汉1030(记者 通讯员 梁建强)今日,以研讨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为主题的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此举开创了国内各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之间建立持续性合作机制的先河。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是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之间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组成的研究探讨办学中遇到的理论、实践问题及寻求同类大学快速发展规律的议事平台。由江汉大学会同广州大学、沈阳大学共同倡议、发起。采取年会形式,每年确定不同的会议主题,由各高校轮流主持召开。联席会议成员为各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的党政主要负责人。

联席会议上,广州大学、沈阳大学、青岛大学、大连大学、深圳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就各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各高校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研究确定了如何建立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的长效机制。

以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为代表,地方大学的发展面临着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战略与对策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谭仁杰建议各高校充分利用联席会议这一合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合作交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武汉市副市长岳勇在致辞中说,联席会议有助于各高校合作平台的构建、交流机制的形成,有助于推动高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将对武汉乃至全国地方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认为,各高校间以联席会议为纽带,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丰富各高校的办学理念,推进各高校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和特色发展之路。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举行

             《中国教育报》2010112 第二版“每日传真”

 

本报讯(记者 程墨)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日前在武汉举行。

    此次会议主题是“研讨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由江汉大学承办。此举旨在为市属综合性大学之间搭建直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以利于院校研究探讨办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寻求同类大学快速发展规律。

 

 

促进教学与科研深度合作

15城市综合大学将建联席会议

               《湖北日报》2010112 “文化版”

 

    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实习生华子博、通讯员刘进、孙超)为了共同探讨地方大学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江汉大学与广州大学、沈阳大学倡议建立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机制。1030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综合大学负责人首次聚首江城。

    国内外各类大学联盟纷纷出现,如美国著名的“常春藤联盟”,还有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中国内地高校C9联盟等。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机制将借鉴这些联盟的作法,促进成员学校交流大学管理理念和经验,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共同申请重大科研课题。

    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谭仁杰教授介绍,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主要承担者,但作为地方高等教育生力军,仍面临着定位不明、同质化倾向、应用性不足、特色不够鲜明等许多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就是为了让同类大学携手谋划未来发展战略和对策。

 

 

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在汉“结盟”

《长江日报》20101031 教科新闻版

 

  汉网消息(记者魏娜通讯员刘进)昨日,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汉召开,研讨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此举开创了国内各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之间建立持续性合作机制的先河。

全国十五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是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之间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组成的议事平台,研究探讨办学中遇到的理论、实践问题及寻求同类大学快速发展规律。由江汉大学会同广州大学、沈阳大学共同倡议、发起。采取年会形式,每年确定不同的会议主题,由各高校轮流主持召开。

 

15所城市综合大学在汉“联姻”

《武汉晚报》2010112 科教新闻版

 

  本报讯(记者 翁晓波 通讯员  刘进 实习生 刘萍)昨日,全国15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武汉东湖宾馆落幕,揭开了15所大学联姻的“盖头”。

  联席会议的发起者和主办方是江汉大学。该校党委书记谭仁杰认为,地方大学的发展正处于既有优势又有弊端,既有发展机遇也有生存挑战的矛盾进程中。15所大学通过联席会议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岳勇称,15所大学“联姻”,有助于各学校共同探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据悉,从今年开始,各学校将轮流举办会议,每年一次。参与联姻的学校包括广州大学、沈阳大学、青岛大学等。

 

 

15所城市综合大学在汉结盟 实现优势互补

2010-10-31 05:31:00  来源:荆楚网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徐啸寒通讯员刘进)从名校C9联盟,到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我国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抱团发展。昨日,广州大学、深圳大学、青岛大学等全国15所城市综合性大学校长、书记在汉结盟,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探究发展过程中共同面对的问题。

  作为该联席会议的倡议、发起和主办方,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谭仁杰认为,以副省级城市综合性大学为代表,地方大学的发展既有优势、也有弊端,希望利用联席会议这个平台和工作机制,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信息互通,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资源共享。

 

 

国魂所凝即诗魂

         刊发时间:2010-11-08 04:25:21 光明日报二版“要闻”

 

本报武汉117(通讯员 田飞 记者夏静)“中华民族诗篇具有无比的魅力与功能,展现着国魂,搏动着国脉。”日前,在江汉大学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诗教工作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表示,诗魂就是国魂的凝现,文化要继承,经典须诵读,诗教应先行。

    杨叔子说,中华民族的诗篇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整体观、发展观和本质观。中华诗词突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强调了对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中华诗词饱含着情感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充满着智慧而具有无比的创造力,奔腾着不尽源泉而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在致辞中认为,当今中国,诗教是不可或缺的,诗教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人文精神、人格品德,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已经并将长久地发挥巨大的作用。

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华诗词学会联合主办。江汉大学2004年以来不断整合诗词教育资源,将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学校里逐渐营造出爱诗、读诗、赏诗、写诗、传诗的浓厚文化氛围。

 

 

全国百余所高校代表来汉谈诗教

 《湖北日报》20101110 六版文化版

 

      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实习生华子博、通讯员刘进)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立德、启智、育美、燃情的校园诗教发挥着独特的作用。5日,全国高等学校诗教工作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江汉大学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出席。

    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百余所已在开展或有意推行校园诗教的高校的代表们,共同研讨了当代诗教理论的文化、教育学意义,高校诗教融入文化素质教育主渠道,以及推动中华诗词进一步走进大学校园等问题。

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江汉大学名誉校长李进才认为,中国历来就重视诗词的教化作用,在大学生中倡导诗词欣赏与写作,能有效地起到净化、凝聚、怡情以及启智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

 

 

全国“诗人”云集江大谈诗教

《长江日报》2010116 教科新闻版

 

  本报讯(记者魏娜 通讯员刘进)昨日,全国高等学校诗教工作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江汉大学召开。

  据介绍,校园诗教在杨叔子院士等倡导下,迅速开展,不断取得新成绩。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江汉大学名誉校长李进才认为,中国历来就重视诗词的教化作用,高等学校需进一步提高对弘扬中华诗词、开展诗教活动深远意义的认识,大力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并使之大步走进校园。

  日前,江汉大学学生出版了诗歌作品选集――《行吟三角湖》,这是该校第一本正式公开出版的大学生诗歌作品集,是学校坚持“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工作的最新成果。

  李进才表示,中华诗词教育是高等学校实现大学生文化素质乃至综合素质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推行诗教,倡导诗词欣赏与写作,能起到多方面的教育作用。

 

 

诗教走进大学校园――

杨叔子:被翻译过的诗歌会变味

    《武汉晚报》2010116 科教新闻版

 

本报讯 (记者 翁晓波 通讯员 刘进) “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是不可翻译的,否则就失去了这个民族语言固有的特点。对于一个民族的诗歌,更是不可翻译。”昨日,全国高等学校诗教工作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江汉大学举行。中科院院士、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杨叔子如是说。

    杨院士说,诗歌所依据的民族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不可能由另外一种语言简单地传递。不但中外诗作,不可互译。古今诗作,也不可互译。因为时代不同,语言的变化很大。由于古代语言和现在语言的组合规律不同,翻译起来很难。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百余所已在开展或有意推行校园诗教的高校的代表们,共同研讨了当代诗教理论的文化、教育学意义,推动中华诗词进一步走进大学校园等问题。

 

 

全国高校诗教工作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汉举行

发布时间:2010-11-05 17:02新闻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记者艾凌璐 通讯员刘进、高幸)115日上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华诗词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诗教工作暨当代中华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江汉大学举行。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杨叔子,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化部原副部长郑欣淼等出席会议。

  “国脉主流文脉称,诗魂应是国魂凝。中华力量凭文脉,赖有诗魂作主承。”开幕式上,这首杨叔子院士所做的《七绝・读诗感悟》之一很好的诠释了其报告《知否诗魂是国魂》的主旨。

  杨叔子院士表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所以文化要继承、要发展。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所以民族文化的经典须诵读,须践行。诗歌是文化的皇冠宝石,是最易接受、最能感人的文化珍品;民族的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标志,是‘一个民族的最高凭证’,所以诗教应先行,应普及。”

  他还认为,诗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由汉字、词、句而形成的中华民族诗篇,具有无比的魅力与功能,展现着国魂,搏动着国脉。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是不可译的,一译不但失去了这个民族语言固有的特点,而且进一步失去了其固有特点所产生的特有涵义与情韵。中华民族的诗篇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整体观、发展观和本质观。没有民族文化诗篇,没有民族文化诗教,就没与民族文化教育之正确与智慧的起步,就没有民族文化教育之深入与聪明的延续,就没有民族文化教育之扎根与升华。

  江汉大学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长期以来重视诗教工作,“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2004年以来,将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以提高大学生诗词文化素养为主,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营造爱诗、读诗、赏诗、写诗、传诗的文化氛围。以学校宣传部为主导,借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之力,以学生“海天涯诗社”为工作主体,聘请到一批客座教授,云集湖北和武汉地区有影响的杰出诗人,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更培养出一批中华诗词的传人,出版诗集《行吟三角湖》,编写并出版了培训配套教材《诗词曲联写作教程》。

 

 

 

 

370名江汉大学学子献血 15名人因年龄过小被拒

20101105 09:23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武汉114 (刘宇 徐金波)在当前武汉临床用血紧张之际,370名武汉市江汉大学的学子4日挽袖伸臂为解放军武汉血站无偿献血85000毫升。

  得知近期武汉用血紧张的消息后,连续三年都组织大学生无偿献血的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谭仁杰号召大学生无偿献血,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他的倡仪得到了师生们的积极响应,谭书记和长期来学校采血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输血科(解放军武汉血站)主任郑山根联系,4日,输血科的15名医务人员和2台采血车开进了江汉大学。

  中午1220分,在江汉大学的南区和北区两个采血点,刚下课匆匆吃完中餐的江大学子包围了两个采血点,填表、查血型等工作有条不紊,然后挽袖献血,奉献爱心。

  20岁的刘伟东是该校08级教育学院应用生理学一班的大三学生,今年是他连续第三年无偿献血了,在他的献血证上登记着他前两次在解放军武汉血站的献血情况,分别是200810520094421岁的女生许金风是该校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三年级学生,她也是第三次献血,B型血的她在20093121210分别无偿献血200毫升,这次,她又献血200毫升。19岁的大二女生管梦娇则是第一次献血。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雷倩则一脸的遗憾,因为她的出生日期是19921126,离法定的18岁还有22天,是不能无偿献血的人员,被采血人员善意拒绝。而今天像她这样来要求无偿献血却因年龄不到18岁和两次献血间隔不到6个月被善意拒绝的大学生就有15人之多。她们都表示,将参加下次的无偿献血。

  还有5名大学生把参加无偿献血和鲜红的献血证作为自己特殊的生日礼物。

解放军武汉血站负责人,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输血科主任郑山根说, 无偿献血是保证医疗临床用血和安全用血、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的必由之路,可从根本上清除有偿供血带来的各种弊病,保障血液质量,保护受血者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健康人适量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有利于健康,因为献血会刺激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新生红细胞。

 

 

江汉大学数百学子踊跃无偿献血
2010-11-04 17:56:00  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记者艾凌璐通讯员刘进)114,针对全国大面积用血告急状况,江汉大学青年学子紧急行动起来,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学校配合血站在校园南北区设立了献血点。采血车前人头攒动,志愿者排着队填表登记献血,短短几个小时共有300余名学子无偿献血。

 

 

 

 

 

 

370名江大学子无偿献血85000毫升

2010-11-05 03:42:51 来源:长江商报 评论

昨日,江汉大学的370名学子挽袖伸臂,为解放军武汉血站无偿献血85000毫升。本报记者 韩立山 通讯员 刘宇 摄

(图 略)昨日,370名江汉大学的学子无偿献血85000毫升。记者 韩立山 通讯员 刘宇 摄

现在网消息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闹血荒,江汉大学的大学生们用实际行动在帮助武汉度过血荒。昨日,370名江汉大学的学子挽袖伸臂在解放军武汉血站无偿献血85000毫升,15名大学生因年龄过小被医生好心拒绝

江汉大学连续三年都组织了大学生无偿献血。昨日下午220分,受江汉大学的邀请,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解放军武汉血站)的两台采血车开进了江汉大学,在江汉大学的南区和北区共设置了两个采血点,刚下课匆匆吃完中餐的江大学子们迅速奔向了两个采血点,填表、查血型。

20岁的大三学生刘伟东已经是第三次无偿献血了,在他的献血证上登记着他前两次在解放军武汉血站的献血情况,分别是2008105200944

希望每个市民,都可以从我做起,积极献血。”21岁的女生许金风也是第三次献血,B型血的她在20093121210分别无偿献血200毫升,这次她又献血200毫升。

出生日期是19921126,离法定的18岁还有22天,不能无偿献血,医生善意拒绝了。大一学生雷倩一脸遗憾,像她一样要求无偿献血却因年龄不到18岁或两次献血间隔不到6个月被善意拒绝的大学生就有15人之多。

截至下午5时,共有370名江汉大学的学子挽袖伸臂,无偿献血85000毫升。

(长江商报 韩立山 通讯员 刘宇)

 

采血车进校园()

2010-11-05 04:02:00 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 跟贴 0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讯(记者熊琳晖 通讯员刘宇)昨日,来自江汉大学的370名大学生在解放军武汉血站无偿献血85000毫升(右图,李葳摄),15人因年龄偏小被婉拒。

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谭仁杰介绍,该校连续3年组织无偿献血,得知武汉近日用血紧张,新一期的无偿献血倡议一发出就得到师生积极响应。昨日中午,2台采血车开进江汉大学,刚吃过午饭的学子纷纷挽起袖管,奉献爱心。

来自该校外国语学院的大一新生雷倩还有22天才满18周岁,按照我国规定,她不能参加无偿献血。昨日,和雷倩一样被婉拒的大学生还有15人之多,大家纷纷表示18岁生日当天会前往血站无偿献血,用献血证当做自己的生日礼物。

作者:熊琳晖 刘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