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之本,把德育放在放在学校教育首位。2004年8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5年1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紧接着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17个配套文件和多个相关规定。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到高校的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他们求真务实的作风,感人肺腑的讲话,反复激励着青年学子为民族振兴点燃青春、奋斗拼搏。
五年多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新气象,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辅导员队伍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亮点,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创造了新经验;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出现了新变化,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明显增强,修身实践更加自觉,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依靠创新领引成长。只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办法,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思政课教学要创新,要推广把上课当成研究,把问题当成学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听得进、坐得住、信其道。社会实践要创新,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等方面要形成合力,围绕主题,规范管理、提升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真正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作出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工作平台要创新,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还要重视发挥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新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快速、广泛的作用。
第二,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要让“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深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担忧。如在贴近学生实际,优化课堂形式,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探索和研究;如何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时代特色,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更加符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仍需广大思政教研人员广开思路,探索新路;如何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生动局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江萱)
五年多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新气象,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辅导员队伍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亮点,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创造了新经验;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出现了新变化,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明显增强,修身实践更加自觉,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依靠创新领引成长。只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办法,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思政课教学要创新,要推广把上课当成研究,把问题当成学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听得进、坐得住、信其道。社会实践要创新,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等方面要形成合力,围绕主题,规范管理、提升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真正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作出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工作平台要创新,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还要重视发挥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新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快速、广泛的作用。
第二,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要让“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深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担忧。如在贴近学生实际,优化课堂形式,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探索和研究;如何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时代特色,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更加符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仍需广大思政教研人员广开思路,探索新路;如何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生动局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江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