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全面总结了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鲜明特点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阐述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经验和有益启示,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讲话》精神。
当前,学好《讲话》应与谋划学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工作结合起来。科学发展需要先进理念,“十二五”规划要制定好,需要贯穿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这就告诉我们,理论武装是谋划发展的前提,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做好这项工作要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上下功夫;要在引导党员和干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在应时、应需、应用上下功夫;要在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力量、政策措施、实际能力、自觉行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将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十二五”规划的始终。
《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学校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又好又快,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要把“好”字的文章做足。要把这篇文章写好,把这份考卷答好,需要解放我们的头脑,思想禁锢不可能有突破和创新;需要解放我们的眼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全球的眼光看问题;需要解放我们的嘴巴,需要解放我们的双手……
《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能力十分重要,能力决定成效。提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这就是告诉我们,谋划发展,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个别部门的事,需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高校,还应特别重视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最近,有的大学成立教授会,推荐院长人选、审议人才引进、考核学科团队的作法,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力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应当看到,现行的教育体制仍然存在影响科学发展的“内源性弊端”,比如:推行学科知识本位的“上施下效”,忽视了学生主体成长的内在需要;推行简单划一的“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源性诉求;还有行政化管理倾向等等。科学发展呼唤改革,只有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才能为大学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江宣)
当前,学好《讲话》应与谋划学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工作结合起来。科学发展需要先进理念,“十二五”规划要制定好,需要贯穿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这就告诉我们,理论武装是谋划发展的前提,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做好这项工作要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上下功夫;要在引导党员和干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在应时、应需、应用上下功夫;要在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力量、政策措施、实际能力、自觉行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将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十二五”规划的始终。
《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学校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又好又快,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要把“好”字的文章做足。要把这篇文章写好,把这份考卷答好,需要解放我们的头脑,思想禁锢不可能有突破和创新;需要解放我们的眼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全球的眼光看问题;需要解放我们的嘴巴,需要解放我们的双手……
《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能力十分重要,能力决定成效。提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这就是告诉我们,谋划发展,不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个别部门的事,需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高校,还应特别重视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最近,有的大学成立教授会,推荐院长人选、审议人才引进、考核学科团队的作法,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力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应当看到,现行的教育体制仍然存在影响科学发展的“内源性弊端”,比如:推行学科知识本位的“上施下效”,忽视了学生主体成长的内在需要;推行简单划一的“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源性诉求;还有行政化管理倾向等等。科学发展呼唤改革,只有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才能为大学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