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赴革命老区寻访老红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4-13浏览次数:1423

    清明祭,奠革命先烈彰显爱国情怀;大悟行,访长征将士传承延安精神。4月7日,校报编辑部一行5人为《延安精神研究》杂志“峥嵘岁月”专栏专程到大悟寻访当地唯一健在的老红军吴光增老人,并借清明之机,祭奠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32岁的年轻军长谢祥军和大悟的革命先烈们,慰问烈士的后人,寄哀思、表敬仰,以示勿忘根本、饮水思源、传承遗志之意。
  大悟是中国著名的鄂豫革命老区,当年15万人投身革命,如今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只有90多岁的吴光增一人还健在。吴光增11岁就参加了童子团, 20多年的战争生涯中十死十生,仍信念坚定、不改忠贞。当年为革命过家门而不入,解放后却为奉养哑母解甲归田,孝义感人。校报编辑部的同志们到老人家里,给他送上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并对这位老红军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此次的寻访,老人面对记者谈起当年的西路长征,仍是记忆犹新。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吴光增所在的部队转移经过其家乡大悟夏店,当时任营长的许世友让他回家看看,吴光增虽然思亲情切,却怕双亲不让他再回部队,咬牙过门不入。西路军长征,吴光增所在的9军在高台遇敌被围,全军战士不屈死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他遇好心人所救才活回一条命,却不改其志,找寻部队。全国解放后,吴光增多方联系才得到家人消息,得知父亲已经过世,年老哑巴的母亲要饭要了20年,他心中难过,当年为了革命,他不能奉养双亲,现在全国解放,他决定解甲归田,尽孝膝前。他1952年回乡务农,一干就是50多年。老人的经历,是万千优秀中华儿女的缩影和写照。他们忧国忧民,舍生忘死;他们忠厚善良,孝义感人。和老红军的谈话,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孝义传统教育,我校的寻访者们,感动之余,也深觉肩上责任重大。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将这种优秀的品质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传扬给学校的莘莘学子。
  其后,一行人又专程到谢祥军烈士的家里,祭奠了这位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32岁的年轻军长,慰问了烈士的后人,同时也向大悟7万多名为革命献身的英烈们一并寄托了哀思。16岁参加革命的谢祥军随部队长征,到达陕北延安。解放战争中,时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的他率部克淮安、战苏中,连战连捷,威震敌胆。1946年在涟水战役中不幸牺牲,这位年仅32岁的军长在牺牲前还在叮嘱部队要守住阵地。
  寻访结束了,英烈的事迹感动着后来者,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腔热血祭先人。”中华传统文化讲究“追养继孝”、“饮水思源”,传承中华文化,首先就应该祭拜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要尊重和奉养那些为了革命舍生忘死的老人们,记住他们的音容故事,传承他们的信仰精神。祭扫不止在清明,爱国情怀理应长存于心中。   (陈敏英)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