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等学校、各市州(神农架林区)教育局: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凝聚力量、战胜困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延安精神集中体现在: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的精神,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民主、团结的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为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全面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延安精神是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是进一步端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学方针的需要,是学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对于提高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省高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思想博大精深。 它包括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抗大精神”(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南泥湾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延安县精神”(马列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精神)、“张思德和白求恩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要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落实到全体师生员工。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与党员的日常理论教育相结合。要用延安精神引导广大党员树立远大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对照延安精神,努力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学校和院(系)党委中心组以及各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将延安精神纳入学习专题,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记载、有效果。条件具备的学校,要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到延安学习考察,接受教育。
2、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开展延安精神“三进”工作,是“延安精神进校园”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延安精神“三进”工作的路子。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教学中,要列出“延安精神”专题,进行专门讲授。可以以校为单位或多校合作编写延安精神教辅材料。加强对延安精神的专题研究工作,重点组织和扶持一批关于延安精神研究课题,努力做到以研究带教学,以教学促研究,通过学研结合,把延安精神“三进”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中小学校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强化延安精神教育内容。
3、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联系国情、社情、校情教育,组织开展弘扬延安精神的讲座、报告,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和老一辈革命家来校宣讲、传授延安精神。高等学校的党校要把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培训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社团组织等为阵地,抓住重大节庆日、主题党团班会等契机,通过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弘扬延安精神,光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藉此加强师德校风建设和教师职业操守教育,加强党纪党风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党纪观念和廉政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指导和建设好学校延安精神研究社团,发挥校园网络积极作用,开设延安精神研究专页或专题红色网站。
5、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运用好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和项目,通过“红色寻访”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延安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让青年学生亲身感悟延安精神。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亲身体验、宣传延安精神。要立足校园,辐射社会,大力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把学习、宣传、弘扬延安精神落脚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传播和辐射到全社会。
6、与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相结合。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橱窗等校内宣传舆论工具,学习延安精神,传播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同时,要充分运用好社会媒体,宣传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情况,达到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的功效。要树立践行延安精神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大力营造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切实加强对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关键在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延安精神进校园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管理体系,形成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参与延安精神进校园总体规划与方案的研究制定,始终将之摆在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在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经费预算等方面尽量满足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实际需要。
建立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检查评估机制。将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考评体系,一并规划,一并实施。在此机制下,学校党委应定期研究,检查、督办。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检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时,将一并检查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情况。有关工作情况作为先进评比表彰重要依据。
二00九年十月十二日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凝聚力量、战胜困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延安精神集中体现在: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的精神,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民主、团结的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为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全面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延安精神是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是进一步端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学方针的需要,是学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对于提高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省高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思想博大精深。 它包括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抗大精神”(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南泥湾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延安县精神”(马列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精神)、“张思德和白求恩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要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落实到全体师生员工。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1、与党员的日常理论教育相结合。要用延安精神引导广大党员树立远大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对照延安精神,努力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学校和院(系)党委中心组以及各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将延安精神纳入学习专题,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记载、有效果。条件具备的学校,要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到延安学习考察,接受教育。
2、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开展延安精神“三进”工作,是“延安精神进校园”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延安精神“三进”工作的路子。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教学中,要列出“延安精神”专题,进行专门讲授。可以以校为单位或多校合作编写延安精神教辅材料。加强对延安精神的专题研究工作,重点组织和扶持一批关于延安精神研究课题,努力做到以研究带教学,以教学促研究,通过学研结合,把延安精神“三进”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中小学校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强化延安精神教育内容。
3、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联系国情、社情、校情教育,组织开展弘扬延安精神的讲座、报告,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和老一辈革命家来校宣讲、传授延安精神。高等学校的党校要把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培训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社团组织等为阵地,抓住重大节庆日、主题党团班会等契机,通过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弘扬延安精神,光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藉此加强师德校风建设和教师职业操守教育,加强党纪党风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党纪观念和廉政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指导和建设好学校延安精神研究社团,发挥校园网络积极作用,开设延安精神研究专页或专题红色网站。
5、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要运用好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和项目,通过“红色寻访”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延安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让青年学生亲身感悟延安精神。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亲身体验、宣传延安精神。要立足校园,辐射社会,大力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把学习、宣传、弘扬延安精神落脚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传播和辐射到全社会。
6、与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相结合。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橱窗等校内宣传舆论工具,学习延安精神,传播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同时,要充分运用好社会媒体,宣传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情况,达到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的功效。要树立践行延安精神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大力营造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切实加强对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关键在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延安精神进校园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管理体系,形成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参与延安精神进校园总体规划与方案的研究制定,始终将之摆在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在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经费预算等方面尽量满足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实际需要。
建立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检查评估机制。将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考评体系,一并规划,一并实施。在此机制下,学校党委应定期研究,检查、督办。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检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时,将一并检查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情况。有关工作情况作为先进评比表彰重要依据。
二00九年十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