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的话,我还要再参加这个活动!”在我校教务处召开的暑期赴美实习生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刚从美国实习归来的我校优秀毕业生陈思思激动地对记者说。
在我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的精心组织下,今年我校共有13名学子参加了赴美社会实践项目。这批学生分别前往美国8个不同城市的酒店、主题公园、餐厅等机构,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带薪实习。实习结束后,他们用打工挣来的钱,环游了美国。对于这些从未离家如此远地独立生活的同学们来说,这次的异国实习经历成为了他们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既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人际沟通能力,开拓了视野,更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意志力“拉练赛”。
一波三折的打工之路
我校张苗、陈思思、邱莎和杨枫4名同学被分到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大型度假村做清理客房工作。她们的实习之路从一开始就不平坦。刚下飞机,就被黑心的士骗去了130美元。从纽约奔赴度假村,一路坐了25小时的灰狗巴士,途中3次转车,险些走丢。抵达目的地后,还没踹过气,第二天清早就开始工作了。更没想到的是,老板要求极为苛刻,30分钟就要单独打扫完一间客房,也不提供午餐。她们饿着肚子拼命干活,却被老板以工作效率不达要求为由解雇了。后来,经过协商好才好不容易重新回到岗位。
“这一路,收获最大的就是挫折,我懂得了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起。”杨枫回国后感慨地对记者说。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波折,几个女孩子的心里承受力变强了,遇到突发情况也知道冷静应对。高强度的工作也慢慢适应,还交到了几个外国朋友。
一堂生动的文化差异课
彭达安是我校06级外语学院的学生。他的工作地点是新泽西州的一所游乐园。由于事前准备充分,他一路非常顺利地抵达了工作地点。游乐园的工作也很快上手。可是,其间的一段小插曲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天游乐园里游客特别多,彭达安忙得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一名黑人小男孩打完游戏,过来找他领取奖品。当时他不方便亲自递过去,就随手将礼物扔给了男孩。谁知,这个在他看起来再自然不过的小举动却被男孩的妈妈演变成一场大干戈。黑人妈妈顿时变得十分气愤,立刻跑来厉声质问他,刚才是不是朝孩子扔东西了?彭顿时傻了眼,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举动竟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他连忙诚恳道歉、耐心解释,过了许久这场冲突才算平息下来。
事后他才弄明白,当今美国黑人对于自己的权益十分敏感与重视。那位黑人妈妈之所以勃然大怒是因为她误认为彭达安对男孩有种族歧视,是在侮辱男孩。虽然彭达安也曾经在书本和电影里了解种族歧视现象,可亲身经历比起间接知识来,深刻、透彻得多。“这次我终于懂得了美国文化中种族歧视的力量。在别人的国家,应该按他们的方式去思考。虽然这类似的事情还是偶尔发生,但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与解决。”彭达安欣慰地对记者说。
敢于“谈条件”
06级外语学院的江雯的第一份工作是清理酒单的客房。幸运的是她的老板非常和善,同事们也都乐于助人,工作虽然辛苦但也进行得有条不紊。为了增加锻炼和交流的机会,江雯主动找到老板娘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换到酒店前台工作,并保证自己一定将新工作干好。没想到老板爽快地同意了她的要求。就这样,她几乎做遍了酒店里所有的工作,和大家都交上了朋友。第二个月,江雯便给自己找了第二份工作,到另一家饭馆当迎宾。这样一来,社会接触面就更广了,有更多的机会交流英语和学习美国文化。开朗热情、认真负责的她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只要胆子大,敢闯,就会有机会。”江雯兴奋地总结这次美国之行。
记者手记:我校13名大学生到美国实习,远离家人和祖国,置身异域文化与陌生无助的环境,锻炼了他们独立生存本领,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也拓展了他们的人生阅历。在异国他乡,他们体味了酸甜苦辣和人情冷暖,也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收获相信对于他们来说,也许会成为影响一生的重要经历。这种交流模式对我校学生实践活动同样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从教育创新层面而言,这种探索是值得提倡的。(喻恂)
在我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的精心组织下,今年我校共有13名学子参加了赴美社会实践项目。这批学生分别前往美国8个不同城市的酒店、主题公园、餐厅等机构,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带薪实习。实习结束后,他们用打工挣来的钱,环游了美国。对于这些从未离家如此远地独立生活的同学们来说,这次的异国实习经历成为了他们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既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人际沟通能力,开拓了视野,更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意志力“拉练赛”。
一波三折的打工之路
我校张苗、陈思思、邱莎和杨枫4名同学被分到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大型度假村做清理客房工作。她们的实习之路从一开始就不平坦。刚下飞机,就被黑心的士骗去了130美元。从纽约奔赴度假村,一路坐了25小时的灰狗巴士,途中3次转车,险些走丢。抵达目的地后,还没踹过气,第二天清早就开始工作了。更没想到的是,老板要求极为苛刻,30分钟就要单独打扫完一间客房,也不提供午餐。她们饿着肚子拼命干活,却被老板以工作效率不达要求为由解雇了。后来,经过协商好才好不容易重新回到岗位。
“这一路,收获最大的就是挫折,我懂得了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起。”杨枫回国后感慨地对记者说。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波折,几个女孩子的心里承受力变强了,遇到突发情况也知道冷静应对。高强度的工作也慢慢适应,还交到了几个外国朋友。
一堂生动的文化差异课
彭达安是我校06级外语学院的学生。他的工作地点是新泽西州的一所游乐园。由于事前准备充分,他一路非常顺利地抵达了工作地点。游乐园的工作也很快上手。可是,其间的一段小插曲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天游乐园里游客特别多,彭达安忙得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一名黑人小男孩打完游戏,过来找他领取奖品。当时他不方便亲自递过去,就随手将礼物扔给了男孩。谁知,这个在他看起来再自然不过的小举动却被男孩的妈妈演变成一场大干戈。黑人妈妈顿时变得十分气愤,立刻跑来厉声质问他,刚才是不是朝孩子扔东西了?彭顿时傻了眼,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举动竟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他连忙诚恳道歉、耐心解释,过了许久这场冲突才算平息下来。
事后他才弄明白,当今美国黑人对于自己的权益十分敏感与重视。那位黑人妈妈之所以勃然大怒是因为她误认为彭达安对男孩有种族歧视,是在侮辱男孩。虽然彭达安也曾经在书本和电影里了解种族歧视现象,可亲身经历比起间接知识来,深刻、透彻得多。“这次我终于懂得了美国文化中种族歧视的力量。在别人的国家,应该按他们的方式去思考。虽然这类似的事情还是偶尔发生,但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与解决。”彭达安欣慰地对记者说。
敢于“谈条件”
06级外语学院的江雯的第一份工作是清理酒单的客房。幸运的是她的老板非常和善,同事们也都乐于助人,工作虽然辛苦但也进行得有条不紊。为了增加锻炼和交流的机会,江雯主动找到老板娘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换到酒店前台工作,并保证自己一定将新工作干好。没想到老板爽快地同意了她的要求。就这样,她几乎做遍了酒店里所有的工作,和大家都交上了朋友。第二个月,江雯便给自己找了第二份工作,到另一家饭馆当迎宾。这样一来,社会接触面就更广了,有更多的机会交流英语和学习美国文化。开朗热情、认真负责的她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只要胆子大,敢闯,就会有机会。”江雯兴奋地总结这次美国之行。
记者手记:我校13名大学生到美国实习,远离家人和祖国,置身异域文化与陌生无助的环境,锻炼了他们独立生存本领,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也拓展了他们的人生阅历。在异国他乡,他们体味了酸甜苦辣和人情冷暖,也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收获相信对于他们来说,也许会成为影响一生的重要经历。这种交流模式对我校学生实践活动同样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从教育创新层面而言,这种探索是值得提倡的。(喻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