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是智能机器人,在教室坐在自行车椅上戴上VR智能眼镜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般“骑行”在旧日的街道上,“走进”革命先烈的故居全景沉浸式云参观……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现代化的VR、AR人工智能技术和党史教育相结合,史迹、史料和文物瞬间活起来,感受真起来,引得首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老师们阵阵惊叹。
外校小学部教英语的李老师站在陈昌浩烈士故居的三维动态实景屏前仔细观看,随着镜头的推进,她宛如真的走进了烈士故居的一个个房间里,在一张张展示台、一件件文物前流连。想听讲解,就点点屏幕,相应的介绍随即响起。360度全景的观摩体验,让模拟出的场景极有真实感。“三维动态实景实现了沉浸式和互动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比实地看得还要仔细真切,让党史学习教育更生动鲜活。”
教数学的张老师还在江大研发团队学生的指导下戴着3D眼镜,拿着操作杆体验了一把宇宙时空漫游的感觉。
5月14日,由江汉大学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共同主办“学党史守初心,担教育使命,科技赋能AI、VR齐助力”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在人工智能学院虚拟教学实训中心举行。这是人工智能学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运用VR、AI技术助力党建教育的活动之一。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教师党员们在该校副校长、小学部党总支书记熊菲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人工智能学院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虚拟教学实训中心的展示区、教学区和创新区。
据学院党委书记姜苓介绍,将“VR、AI+党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是人工智能学院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项目之一,旨在让学生在创作VR红色作品的项目化实践中,不断提高利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政治素养。早在5月10日,该项目指导老师常君明就带着学生团队到武汉市蔡甸区陈昌浩旧居,进行了实景拍摄,其后学生团队运用所学的虚拟现实与智能交互技术制作出了VR故居复现红色作品,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穿越”,在三维动态实景中实现互动式、沉浸式的参观学习体验。
姜苓表示,下一步学院将积极组建师生团队,继续走访各革命纪念馆(陈列)馆、旧址,深入挖掘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素材,发挥学院专业优势,打造以“VR、AI+党建”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目前,学院除了派出师生科研团队逐步绘制、完善“菜单式”红色VR地图外,还和湖北省、四川省、河北省等地的一批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先烈故居建立了联系,实现了VR全景地图技术的链接,走进该院教育基地,通过扫描不同的二维码,就能提供“点单式”红色志愿服务。除了能即时进入各个历史场馆,用VR全景地图阅读“红色历史”,还能完成线下互动、线上交流,云参观项目、按需点学等环节,满足广大党员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身临其境地在三维动态实景中实现交互式、沉浸式的“真学真看真体验”,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放在身边。
文图:校报记者 陈敏英
编辑:赵明
审核: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