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与江汉大学武汉延安精神研究院拟于2010年11月在武汉召开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本次理论研讨会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湖北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心工作,着力在应时、应需、认可上下功夫,着力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一批理论联系实际、富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掘延安精神集中体现的我们党的政治方向、思想路线、宗旨观念、优良作风,使延安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论文要求
论文应遵循本次理论研讨会的总体要求,按提供的参考论文题目任选一题,也可组织课题小组或约请有研究能力的个人自定题目。论文力求观点鲜明、论据可靠、文风朴实,力戒假话大话空话,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使用A4纸按电子版格式制作纸质和电子板论文各一份。8月底前提交论文给武汉延安精神研究院办公室办公室(电话:027-84226097电子邮箱:yajsyj@163.com)
理论研讨会召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及其它事项届时另行通知。
三、理论研讨会论文参考题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决策
3、弘扬延安精神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4、把延安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中去
5、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淌着道德的血液
6、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7、因时应需运用好延安精神进农村的活动载体
8、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论新的人大代表选举法的“三个平等”原则
9、民主团结互相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
10、司法公正话延安――董必武在延安时期的司法实践及其启示
11、“只见公讣不见官”――论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3、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纲领――纪念毛泽东《延座讲话》65周年
14、红花绿叶两相宜――探索湖北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相映生辉的有效途径
15、大江东去青春永驻――论十八人梯精神的价值取向
16、唱红歌读经典传红段子营造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的多样化风景
17、让“抗大”校风在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关爱穷人和弱势群体
19、抑制过高房价让大多数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
20、学习弘扬白求恩精神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1、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成果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22、弘扬延安时期的优良学风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23、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
24、在开展创建“六型机关”活动中践行延安精神
25、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问计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26、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革除形式主义官潦主义和党八股
27、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贯彻执行《廉政准则》
28、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让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
29、延安精神融入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中的做法和体会
武汉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讨会论文征稿通知
武汉延安精神研究会将于2010年10月组织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当前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实际和延安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的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延安精神当代价值,促进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二、论文要求
论文应遵循本次理论研讨会的基本要求,按提供的参考论文题目任选一题,也可组织课题小组或约请有研究能力的个人自定题目。论文力求观点鲜明、论据可靠、文风朴实,力戒假话大话空话,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使用A4纸按电子版格式制作纸质和电子板论文各一份。8月底前提交论文给武汉延安精神研究院办公室办公室(电话:027-84226097电子邮箱:yajsyj@163.com)
三、理论研讨会论文参考题
一)关于延安精神
―― 从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中寻找延安精神的本源及价值内核
1、延安精神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本源;
2、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历史地位;
3、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发展及当代特征;
4、延安精神的价值形态、时代演变及其当代表现;
5、延安时期教育的基本经验、精神特征及其价值内涵;
6、延安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精神特征及其价值内涵;
7、延安时期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精神特征及其价值内涵;
8、延安时期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精神特征及其价值内涵;
9、延安时期机关建设的基本经验、精神特征及其价值内涵;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的意义、途径与机制;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本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核
11、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及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状况;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本质、特征、功能及作用;
1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1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与机制;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及实现机制;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及及实现机制;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企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及及实现机制;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及及实现机制;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机关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及及实现机制;
三)关于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 从延安精神的本质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联系中发掘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21、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
22、弘扬延安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3、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变革与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与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与不断完善与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6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及其执政方式的转变与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8、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及伟大复兴与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9、武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建设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与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四)关于“五进”理论与实践
―― 从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联系中阐述“五进”的根据,用“五进”实践彰显延安精神当代价值
30、当代社会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延安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的客观必然性;
31、延安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32、延安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型与延安精神进学校的必然性;
33、延安时期边区社会基层到现代城市社区的转型与延安精神进社区的必然性;
34、延安时期生产长一寸、革命无不胜的发展方式到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延安精神进企业的必然性;
35、延安时期边区农村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转型与延安精神进农村的必然性;
36、延安时期边区机关到当代机关的转型与延安精神进机关的必然性;
37、延安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的价值定位;
38、延安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的途径、方法、经验与制度保障;
39、推进延安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与党的其他工作的关系;
40、延安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
41、延安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的实践案例及其价值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