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大要闻

长江日报专题刊登江汉大学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时间:2018-07-20 22:07:35浏览:1943设置

    720日,《长江日报》第八版专题刊登江汉大学开展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情况。

    “走出学校象牙塔,奔赴社会大熔炉77日,伴随着轻快的《新青年下乡之歌》,江汉大学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征了,412名学子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品,登上10辆大巴车,奔赴黄陂区的9个街道,开展对口服务工作。

    这是江汉大学第二年开展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该校团委书记程烜老师介绍,在黄陂区的高度重视和全力保障下,17个学院的同学们将以工作队的形式,形成进村入户访民团、理论宣讲团、创新创业实践团、田园使者服务团、文化艺术服务团、教育关爱服务团、美丽武汉实践团,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将对口服务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为期10-21天的暑期集中行动。

    该校音乐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岳佳曦说:新青年下乡活动是我们接受锻炼、受教育、增才干的大舞台,广阔农村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沃土。我们要在活动中,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自20173月以来,江汉大学按照集中活动+常态服务的运行模式,持续不断地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2017年暑假,该校开展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2017年底,生科、物信、数计等学院联动,前往黄陂区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2018年上半年,江大各学院团委携手企业,走进社区、农村,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奋斗中国梦、送文艺下乡等一月一主题活动;这个暑假,新一期的暑期集中行动又将新青年下乡推向新的高潮。

    江汉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武汉团市委的精心指导和黄陂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95后大学生进农家门、知农家情、结农家亲,在农村广阔天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中亲近武汉,心仪武汉,新青年下乡行动已成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与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相结合的有力抓手。

                        把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热土上

    77日晚,由武汉市文化局、武汉市教育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主办,黄陂团区委、江汉大学团委承办的2018武汉市专业院团大学生千场免费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在黄陂区黄陂广场隆重上演。本次活动也是江汉大学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的首场文艺汇演。

    傍晚7点,欢快活泼的啦啦操表演拉开了本次汇演的帷幕。随后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女声独唱《不忘初心》旋律优美,舞蹈《戈壁沙丘》《水姑娘》行云流水,话剧《新青年下乡》生动演绎了江大学子勇担振兴农村重任,自觉接受社会锻炼的精彩故事,赢得了现场群众热烈的反响。演出在歌舞《这是我美丽的江大》《新青年下乡之歌》中落下了帷幕。

    近日,黄陂区王家河街出现了一群身穿绿马甲的小画家,他们是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的雷雨田等13位同学,他们在村里为乡亲们画像,或采风写生,十分受当地欢迎,还有村民邀请他们到家里作画。美术学院师生从百余幅作品中遴选出56幅优秀作品,16日上午在当地举办新青年下乡专题艺术展,村里开起艺术展,这还是头一次。

    今年,江汉大学新青年下乡暑期行动的412名同学共带着29个实践项目下乡,各学院同学结合专业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一场安全自护情景剧在黄陂区罗汉寺街研子社区青少年空间上演,大学生和社区儿童共同出演,孩子们在演出中了解到防骗、防拐的相关知识。江大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熊新雨说:农村的孩子待人热情,没有防备,同时安全意识也不够,所以我们将案例改编成情景剧,用这种鲜活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骗子行骗的手法。

    研子社区书记方爱金说:大学生带来情景剧非常受欢迎,附近的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过来,农村的孩子平时难得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郑泽、刘文凤等几位同学下乡期间每天都要走两万多步,他们开展黄陂区民俗文化探寻与传承实践调研,下乡与村民们交谈,了解尚存的节日风俗、民间传说,参观当地民俗文化馆,系统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

    “黄陂区的民俗文化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有黄陂三鲜、粉蒸肉等特色美食,还有打莲湘、舞龙舞狮等民俗舞蹈。郑泽感慨,令人担忧的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我们计划将调研结果和建议写成文章,发表在报刊上,也提供给当地文化部门作参考。

    下乡期间,大学生们一般住在村里的学校,白天走村入户服务群众,晚上克服没有网络、空调的生活条件,写下乡日志,但是大家都不言苦,每天都感觉收获满满,干劲十足。

    街道团工委负责人许弯弯说,现在的农村已不像过去那样贫穷,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还是比较匮乏,与城里的生活方式差别比较大,大学生们的到来,让村民们看到了全新的生活方式,看到了大学生的力量,看到了新科技的希望。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初衷是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大学生们用实践书写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将大学思政课开到田间地头

    按照黄陂区关于新青年下乡活动“8531”思政工程的设计,在今年的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中,江汉大学团委组织开展了暑期大调研活动。广大新青年通过走村入户,围绕乡村振兴、三乡工程等展开问卷调查,获取最真实、最直接的第一手数据,力争形成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供给相关部门决策。

    李集街位于武汉市黄陂北面,有着八乡的美誉——信义之乡、孝义之乡、泥塑之乡、高跷之乡、楚剧之乡、铸造之乡、杜鹃之乡、长寿之乡。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割皮救父的刘培、刘洋兄弟都来自黄陂李集街。13日,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下乡大学生在这里上了一次生动的乡村团课——聆听了全国道德模范刘培的讲座。大学生李燕说:第一次近距离听道德模范讲自身经历,很受感动,好几位同学都差点流泪。

    就在前两天,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们还一起参观了当地一家有机化肥厂。开办乡村企业真不容易,这里的资金、人才资源都不如城市,企业家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同学们感触很深,化肥厂厂长告诉我们,如果你们离不开微信离不开抖音,就不适合到农村来创业。

    “工厂内没有空调,我们走一圈就汗流浃背了,工人在里面一工作就是一天,真是辛苦!同学们生出各种感慨,平时身在校园、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他们对社会、对基层有了更深理解,对职业规划也有了初步想法。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同学们近日参观了位于木兰乡的李先念故居,吴成汉同学看着故居内简单的摆设说: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被遗忘。

    “在果园、在企业、在革命遗址,结合鲜活案例讲思政课,对师生来说都是另一番体验:互动性更强、学生更容易接受。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王维说,新青年下乡活动将思政课开到田间地头,成了思政教育绝佳的第二课堂。去年,江大还两次邀请黄陂区朱铺村的博士村支书朱俊刚给同学们讲反哺家乡的奋斗故事,告诉同学们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同学们为之振奋。

    同学们走进农户家,走到田间地头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宣传刚刚发布的武汉军运会东道主文明公约,将正能量播撒在黄陂区的每个角落。

    江汉大学扎实推进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五个思政改革创新,深入探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把新青年下乡活动作为认识武汉公选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堂,鼓励江大青年走出学校小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基层群众学习,掌握农情、了解民意、增长阅历;鼓励江大青年把大地做课堂,用实践写试卷,摆脱书卷气,挽起裤腿、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增知识、长才干。

                          在下乡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

    黄陂区木兰乡是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对口乡,经前期调研,结合所学专业,同学们为木兰乡各个村开展土壤检测、水质调查,为优化木兰景区的生态环境出谋划策。

    在王家河街,江汉大学设计学院的大学生手把手教当地的小朋友画画,在蔡店街,江大教育学院的同学们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陪伴计划,为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普法自护等服务。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701班与电子爱好者协会的同学们从学校带来了各种维修工具、机油及电焊条、电圈等备件。他们在李集街六家砦村村委会设维修点,农户把电器拿过去,给他们检查、维修。目前,同学们已经帮六家砦村的5户农户修好了电风扇。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团委书记喻方辉表示,新青年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了解黄陂现状、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大学生在为基层送理论、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务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自身视野不断开阔。

    一位下乡的同学原本想帮农户干干农活,可他发现,现在农民插秧、收割都不用自己动手,都由机械完成,他感慨地说:我原本以为农村还停留在人力耕种时代,没想到来这儿之后发现基本都是机械化耕作,新农村的发展超乎我的想象。

    法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同学们近日走进罗汉街的阿勇农庄,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果园,老板种植时令水果,自办葡萄酒加工厂,还在网络上销售水果和延伸产品,现代化的经营销售模式让大家大开眼界。

    一位同学说:参加下乡活动,我们不仅是付出者,也是受益者,与人交流的能力不断提升,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城市的了解日益增多,这些对于我们都是财富。

(撰文:程烜、蒋之民、袁威、黄琪)


  

  

  

  



返回原图
/